(本文作者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特朗普强势回归。2024年11月6日,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高票获胜,同时共和党基本确认掌控两院。尽管特朗普的呼声较高,但特朗普最终高票当选以及共和党顺利“横扫”,仍然超出不少人预期。我们对比实际选票与民调后发现,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被系统性低估。据RCP综合民调,在7个摇摆州中,哈里斯的得票率误差很小,平均相差0.2个百分点;特朗普的得票率则被全面低估,平均低估2.3个百分点。
特朗普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减税+关税”组合。减税和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相反,但整体影响有望偏向正面。据Tax Foundation测算,特朗普的一揽子经济政策可能对美国长期GDP增长带来0.8个百分点的拉动,其中减税政策贡献2.4个百分点,关税政策则拖累1.7个百分点。财政方面,减税政策导致的收入损失难以被新增的关税收入抵消,美国长期赤字率或扩大1个百分点左右。未来半年至一年的市场主线,可能仍是美国经济“着陆”与美联储降息节奏。尽管特朗普新政在预期层面可能抬升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但由于2017税改法案还有一年才到期,而关税政策的最终落地和起效可能仍需时日,未来半年至一年,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走向可能仍将延续固有的轨迹。即便不考虑特朗普新政的影响,美国经济“着陆”之路近期已经出现波折。预计美联储在对未来降息的表态上会更加谨慎,进行相对鹰派的预期引导。
特朗普新政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美债利率上行及关税风险均可能令新兴市场短期承压,后者的冲击或更为显著。在中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抬升的背景下,11月6日,10年美债利率单日大幅上行16BP至4.42%,其中实际利率和通胀预期分别贡献5BP和11BP。11月6日,港股在亚洲主要地区股市中明显承压,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分别下跌2.2%和2.5%。观察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相对于10年美债利率),在11月6日由6.12%上升至6.20%。投资者在关税风险上升后,主观上调了更高的风险溢价要求。
但以动态的眼光看,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国际影响更将取决于新兴市场的应对。随着特朗普确认当选及相关外部风险的上升,11月4-8日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后,有理由期待国内政策积极应对。财政方面,加大力度刺激内需仍可能是重中之重。货币政策方面,仍需维持宽松,释放人民币汇率弹性。11月6日,在美元指数上涨1.7%并重回105大关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走贬0.77%,人民币相对于日元、欧元等主要非美货币仍有内在韧性。中期看,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助于缓解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并增强对其他国家出口的竞争力。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超预期上行,美联储降息节奏不确定,全球地缘风险超预期上升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有45%的受访者给特朗普的执政表现打了“F”(不及格)。
在全国范围内,特朗普的最高支持率出现在怀俄明州(71%),而最低支持率则是在佛蒙特州(26%)。
天文数字般的裁决开启了美国反补贴调查无视世贸规则的下限。
调查还发现,美国人对本国经济状况普遍不满,对白宫新贸易政策缺乏热情。
即便特朗普进一步提高关税税率,数学上也仍不可能用关税收入替代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