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正视困难”等判断的提出,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落地。已有的增量政策,能激发多少增量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美国大选过后贸易摩擦的预期也正在强化。应对潜在的外部挑战,增量政策何时还会有新增?
外部:挑战有多大?
与上次不同,特朗普在此次政府过渡期间对重要官员的提名时间更早,意味着就任后政策推进速度更快。更早且更大幅加征关税,大概率成为其优先事项。尽管其宣称对华开征60%的关税,但未必一蹴而就,或更多采取“极限施压”后“边打边谈”的博弈策略。
尽管关税可能前置,但我国出口短期或仍有支撑。从2018、2019年美对华两轮加征关税的历史可见,加征前我国会有阶段性的“抢出口”。近期诸多信息来看,特朗普胜选以来已有美国企业开始“抢进口”。
内部:将如何应对?
我国本轮增量政策更注重对存量债务、存量地产等问题的解决。而对短期经济的增量支持,更多倚赖前期发债等存量政策的落实。区别于过往化债,此次对地方新增债务的约束更强,甚至有地方出现“债券增速不能超过当地社融增速”的要求,在逆周期调节中的发力强度明显弱化。
虽为化债年份,但过往经验来看,在年末存量资金结余或债券增发的基础上,次年均有财政前置发力从而促使投资数据短期回升。本轮或也类似。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专项债使用进度较慢,四季度仍有约2.3万亿资金(约占全年65%)待拨付使用。
展望未来,存量政策落实对投资等的温和拉动将滞后体现。叠加短期外需回升概率,或有望支撑1~2个季度的实际GDP趋稳进程,但物价依然低位徘徊。鉴于关税实施和地产趋弱的节奏,明年二季度可能迎来更多挑战。参照历史经验,增量政策到时或有加码。
(作者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云南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以支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短期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两条主线:一是精准施策,二是灵活应对。
专家建议,下半年仍需加快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根据地方隐性债务到期和付息情况,需要实事求是地将化债总额度靠前使用,不必等到明后年再使用。
《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明确下一步财政五大重点工作,如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
前5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度为37.4%,与过去五年平均值较为接近,支出端较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