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客观公正、合理可行等原则,生态环境部正着手编制铅、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第一财经记者今天(29日)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铅、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开始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据《铅、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编制组介绍,该标准由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编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参加。本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铅、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并通过技术审查。
我国铅、锌资源丰富,铅、锌金属储量分别达2186万吨、4607万吨,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编制组介绍,从储量分布来看,云南、内蒙古、甘肃、广东、湖南、广西6省区是中国主要铅、锌资源分布地,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我国铅、锌矿山企业较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生产集中度较低,百万吨规模以上矿山主要包括兰坪铅锌矿、凡口铅锌矿、锡铁山铅锌矿、会泽铅锌矿、厂坝铅锌矿等。2023年我国铅精矿、锌精矿产量分别为139万吨、369万吨。
在铅、锌冶炼工业领域,编制组介绍,我国铅、锌产量连续二十余年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铅、锌产量分别达到756万吨、715万吨。我国铅、锌产能分布相对集中,铅冶炼产能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南、安徽、湖北、云南等5省份,产量占全国铅产量80%以上;锌冶炼产能主要分布于湖南、云南、陕西、内蒙古等四省区,产量占全国锌产量70%以上。
但与此同时,铅、锌行业发展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编制组介绍,铅、锌采选过程会产生含重金属粉尘等污染物。矿石堆场、废石场、排土场和尾矿库会有扬尘产生。炼铅工艺以火法为主,炼锌工艺以湿法为主同时采用火法工艺处理浸出渣,因此废气中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如处理不当会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冶炼过程产生的烟粉尘含有铅、汞、铊、砷、镉等重金属,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此外,部分铅、锌企业由于工艺相对落后,不重视环境管理,无组织颗粒物排放存在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收集难度大,无组织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严重。由于现有排放标准要求较宽松,部分铅、锌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仍然较高,烟气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
我国铅、锌产量连续二十余年稳居世界第一。摄影/章轲
编制组介绍,此前调研发现,部分重金属污染物控制指标缺失,现行标准已发布超过10年,标准存在镉、砷、铊等环境风险高的大气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标缺失的问题。铅、锌企业在物料装卸、储存、运输及生产过程破碎、筛分、配料、转运等环节,以及物料在进出料口、出渣口等处都存在无组织排放情况,而现行标准对无组织排放未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按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分两个时段执行本标准。引导企业建设并运行高效末端净化设施,结合实际开展源头削减和工艺过程改造实现达标排放。推动铅、锌企业开展全过程控制。通过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控制指标及控制性措施要求,推动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源头、过程、末端污染控制实现达标排放。
征求意见稿还根据全国铅、锌企业无组织措施应用现状,结合相关标准规范、行业政策要求,针对“物料储存”“物料转移、输送和装卸”“工艺过程”等排放环节增加了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编制组预测到2030年我国铅产量将增至800万吨,锌产量将增至750万吨。据测算,本标准实施后,与现行标准相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汞的排放量将分别削减67%、57%、43%、44%、16%。
专家预测,按照新国标,以规模为10万吨(中等规模)的铅、锌冶炼企业为例,按增加2套电除雾、1套脱硝设施,同时需开展无组织排放工程改造计算,预计共需投入1600万元,占企业年收入0.8%;运行费用每年约500万元,占企业年收入0.25%。
水循环的系统性决定了治水就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重点区域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协同规划、共建共享。
生态环境部要求加强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特别要完善电子转移联单闭环管理,确保危废转移“有迹可循”。
2024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
目前,国家层面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缺乏,磷石膏多元化利用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