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集成标准,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运营等智慧供应链标准,数字孪生装备、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工业数据流通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网络协同制造、产销一体化运营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工业无线网络、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探索标准研制新方法,固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典型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引导企业应用标准指导实践,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等3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要素、装备、活动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对象和范围。
此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3个部分,主要反馈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促转型”方面,重点是出台相关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装备产品的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升优质装备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
《政府报告》强调推进多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的持续推进,以及加强法律保障和市场需求,以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