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宝马通过与中国科学技术馆合作举办科普展,并发布《在中国,看最“红”湿地》公益科普纪录片,成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展览内容涵盖湿地保护与循环经济两个篇章,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体验,加深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而纪录片的发布,则进一步展现了宝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实际成果和坚定承诺。
面临当前人类社会气候突变、生物多样性损害、环境污染三大挑战,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轰轰烈烈的电动化转型正是汽车行业应对全球三大挑战给出的解决方案。
“宝马集团坚信,可持续发展是解决错综复杂、彼此相互影响的全球挑战的金钥匙。”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表示,宝马集团将可持续发展置于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通过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实践,深刻体现了宝马坚持创新驱动、责任先行的企业价值观。
对于宝马来说,减碳之路意味着,全价值链可持续创新减碳和固碳,一个都不能少。
一方面,宝马通过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减碳。宝马集团深知,创新是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宝马不断探索和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减碳。例如,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实现向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面转型,并通过回收退役高压动力电池等举措,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此外,宝马还积极拓展再生水使用,2023年绿化灌溉已全部采用再生水,并回收82,639吨废钢和1,041吨退役高压动力电池原材料。BMW i循环概念车以100%再利用材料和可回收性,展现了宝马以“循环永续”为核心的未来出行愿景。而通过
创新方式减碳举措,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宝马将对可持续性的承诺扩展到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地球的固碳能力。对宝马集团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关乎减碳,更是对社会、人与环境的全面关注。宝马已经将对可持续性的承诺扩展到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地球的固碳能力。早在2021年,宝马中国就积极响应联合国及中国政府的号召,率先发起“BMW美丽家园行动”,致力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家公园建设。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宝马的前瞻性,也为中国汽车行业树立了典范。
宝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注重普惠性,通过吸引利益相关方参与,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宝马鼓励经销商组织各种生物多样性主题的客户活动,有效带动更多人群参与绿色行动。同时,宝马还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员工日常生活,组织员工志愿者参与净滩行动等公益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戴鹤轩认为,创新是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而宝马的可持续创新贯穿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始终,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与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合作,宝马在非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探索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通“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非遗传承人形成新的商业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宝马不仅提升了项目效果,也为各方带来了新的启发。
在谈及宝马为何长期积极推进可持续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时,戴鹤轩博士表示:“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究竟为自己创造了什么,而是为子孙后代创造了什么。宝马集团相信,一个豪华品牌在历史长河中不会就它的价值观妥协,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宝马的核心价值观。”
宝马通过实际行动表明,唯有肩负责任,才堪豪华定位;唯有长期主义,方能致远。宝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对当前环境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承诺。展望未来,宝马将继续坚持责任为先,以创新书写绿色未来。宝马将不断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路径,为实现经济繁荣、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高速的发展之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人们习惯了高速运转的惯性,会发现在这个不断内卷的漩涡里,人们会逐渐背离了发展的初心。内卷也进而演变成了对资源的争抢、对人的未来的透支、对规则的破坏。内卷,没有未来。
可持续浪潮涌动,时尚产业的最前沿正在推动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
一直以来,瑞幸咖啡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需求的同时,作为企业公民,同样肩负着行业龙头品牌的责任,创新打造了一条绿色价值链,有效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中国咖啡产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在当今全球商业格局加速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大趋势下,金光集团APP(中国)[下称“APP(中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社会责任(CSR)领域的杰出典范。
12月13日,在“2024第一财经•善商业论坛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颁奖盛典”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企业绿色治理中心主任董战峰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关于自然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深刻见解,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