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601607.SH)对于研发项目的调整仍在持续。
2025年1月1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决定终止 I001-B(美国)、I022(美国)、C012(美国)这三个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
其中,I001-B(美国)及 I022(美国)处于美国临床试验 II 期,C012(美国)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 I 期临床试验许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发项目仅停止了美国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在中国的相关适应证临床试验和后续开发仍在进行中。
对于终止研发的原因,上海医药称,为合理配置研发资源、聚焦优势研发项目,公司基于对上述研发项目未来市场价值、业务协同以及后续开发投入等因素的综合评估而决定终止。
I001-B(美国)是一种新型口服肾素抑制剂,拟用于轻度至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共计约人民币1855.61万元。I022(美国)项目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口服抑制剂,拟用于脂肪肉瘤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共计约人民币4965.04万元。C012(美国)项目是复方天然药物,拟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共计约人民币1248 万元。
上述研发项目累计投入8068.65万元。上海医药称,研发投入已全部费用化并计入相应会计期间损益,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024年,上海医药在研发项目调整方面动作频频。数据显示,这一年上海医药共砍掉了12条管线。此外,上海医药还对上药研发中心进行了较大优化,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共同建立了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免疫创新疗法。
分析人士认为,管线优化是生物医药行业从野蛮式发展到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药企对于管线的管理更加理性,而且更加谨慎,也会更加看重管线的质量和效率。药企需要聚焦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真正实现源头创新,研发和投入才会真正得到市场的回报。
在知识与技术产出方面超过瑞士,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一系列数据折射出深企凭借技术研发,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
这是长安的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也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以“新央企”身份举行的首场技术发布会。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没有传统行业和科技企业的严格区分,所有的目标都指向研发和创新,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发展动能。
未来三年,华为称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