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特朗普交易”局部降温。2024年1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特朗普交易”持续演绎,主要表现为美股积极且周期、中小盘占优,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上行,比特币走强,黄金和原油震荡走平等。但12月以来,“特朗普交易”出现局部降温,主要表现在美股风格切换和比特币转跌:1)美股大盘波动加剧,风格切换至成长和大盘股占优,此前相对强势的金融、工业、能源、房地产等行业指数转跌,但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和通讯服务仍在上涨。2)比特币受“特朗普交易”的加持延续较久,转折出现在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后。3)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基本延续涨势,除了短暂的“贝森特交易”期外。4)黄金、原油价格仍然缺乏方向。
从“再通胀”到“紧缩恐慌”。目前,投资者仍在评估特朗普新政可能产生的影响。但“特朗普交易”局部降温,反映出投资者关注力由政策的“再通胀”效应,转向“货币紧缩”甚至“滞胀”风险。而深层次原因是,特朗普新政本身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其减税、放松监管等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关税、驱逐移民等政策可能从供给端加剧通胀,导致美联储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持续的高通胀与高利率环境,可能抵消经济上行的力量,最终将美国经济引向滞胀。具体来看,以下三方面线索共同驱动了交易风格的转变:一是,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的重要转折;二是,美联储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包括在加密货币的问题上;三是,“贝森特交易”偃旗息鼓,美国财政风险阶段性暴露。在上述背景下,10年美债利率主要由期限溢价推升,加剧美股大盘压力、触发风格切换。
“特朗普交易”下一步。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上台后,可能密集宣布总统行政令,在移民、关税、加大能源开采、放松监管和减少开支等领域率先采取行动,并且可能公布更加详细的政策路线图,以推动关键政策在国会尽快通过。这可能掀起新一轮“特朗普交易”,而具体的交易风格取决于政策力度及“预期差”。其中,若移民、关税等政策超预期,可能指向“滞胀交易”(股债承压,美元强势);若这些政策不及预期,或者“去监管”和减少政府支出等政策力度较强,则有望出现“去通胀交易”(股债齐涨,美元走弱)。1)移民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值得辨析。边境移民的减少在短期可能压制整体失业率水平。但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可能加大工资上行风险,令美联储更难降息。2)“去监管”和减少支出对应的交易方向是“去通胀”,或者说是“滞胀”的反面。开放能源生产,或难改善市场对中长期通胀的担忧。但若新财长贝森特在管控赤字方面加大行动,可能引发“贝森特交易”重启。
风险提示: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超预期,美国经济出现更多“滞胀”信号,美国金融市场风险超预期,全球地缘风险超预期等。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关税既有通胀也有通缩(或经济紧缩)效应。不论出现二次通胀还是通胀回落的情形,留给美联储的政策空间恐都将有限。
美国的真正风险不在实体经济,而在金融市场突发事件可能触发的连锁反应,对此必须有所警惕。
特朗普衰退概念成为市场魔咒,资金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不得不出面喊话,以稳定市场情绪。
关税似乎会推升通胀以及通胀预期,这也是目前“特朗普交易”面临的复杂性。
特朗普推出代币打开了道德和监管问题的潘多拉盒子。虽然该模因币代表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与政治舞台的融合,但它也模糊了加密货币治理、通过加密货币获取利润,以及拥有加密货币影响力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