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数据,多家沪市公司MSCI ESG评级获得大幅提升。
截至2024年12月25日,沪市343家公司纳入MSCI ESG评级,占沪市上市公司的比例达15%,沪市强制披露主体中,科创50、上证180指数样本公司纳入评级的比例达96%、95%。
评级分布方面,沪市A至AAA等级的公司达52家,其中8家公司评级等级升至AAA等级,主要包括4家银行公司(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2家证券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
评级变化方面,近九成公司评级等级上升或维持不变,其中国泰君安评级提升3个等级,中国太保、健康元等9家公司评级提升2个等级。
截至2025年5月,中证长三角绿色产业50指数样本企业中有24家企业的中证ESG评级在A级及以上,占比达48%。
走出去之后,如何走进去、深下去,为本地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同时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质,也是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已从伦理投资演变为全球资本市场核心议程。曾被寄望成为通用商业语言的ESG,在当前多极化世界格局下,未能凝聚全球共识,反而成为不同发展模式、文化价值和治理逻辑冲突的场域。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使ESG不再是纯技术或财务框架,而是反映不同文明体对现代化、国家与市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政治文化现象。
其中主板960家公司披露,覆盖率达56%。
为助力企业更好地在实践中推进供应链可持续转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启动“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项目。项目由UNGC主办,联合知识合作伙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聚焦于汇聚不同行业的链主企业,共同探索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路径与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