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光伏技术专利的“硝烟”再起。第一财经记者从晶科能源(688223.SH)获悉,近日,晶科能源已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隆基绿能,要求隆基绿能立即停止侵害相关发明专利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目前案件已被立案受理。
“公司已经关注到晶科起诉的所谓专利侵权的媒体信息,但还没有收到该事项的相关法律文书。”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是光伏领域专利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在各技术领域均有较完善的布局,也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会积极调查应对,必要时也会针对TOPCon及其它技术系列产品提起反诉。”
据隆基绿能2024年半年报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数量3166项,拥有BC技术专利数量近200项。
晶科能源2024年半年报信息显示,知识产权项目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该公司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596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471个;累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530个,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00个;累计申请外观设计专利66个,累计获得外观设计专利60个。
“过去,技术研发基本上还是各自研究。同时由于这个行业里面的很多企业,对这些研发领先的企业挖技术人员,很多企业一年投50到70个亿的研发投入,部分企业挖走一些人员就可以投入生产。在这个情况下,知识产权就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导致了跨界跨行企业纷纷入局。”某一线光伏企业高管称。
“专利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解决,比如授权、购买、交换,而不是去逃避,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做专利。”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必须尊重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一个企业该有的担当。特别在TOPCon技术,公司拥有绝大部分的专利。“我们现在至少与两家企业已经达成了专利的授权,当然它必须支付费用。”
谈及友商之间的专利诉讼事宜,该公司副总裁钱晶曾公开表示,公司重视的是专利的战略性价值,通过授权使用、交叉许可、专利池等方式,尽量避免陷入两败俱伤、耗时耗力的专利战。“当然,对于未经授权不正当使用的,我们坚决打击。”
第一财经注意到,2024年内,电池技术相关的海外专利诉讼案件频繁发生,尤其针对TOPCon技术。
这些针对TOPCon技术的专利诉讼案件大致可以分为由国内企业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就TOPCon技术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和由海外本土企业Maxeon、First Solar就TOPCon、xBC技术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两类。其中,在海外本土企业发起的专利诉讼案中,起诉方均为专利的原始持有人。
据国金证券分析,国内企业诉讼涉及的专利号US-9722104-B2、US-10230009-B2、EP-2787541-B1等均来自韩国LG电子在2022年宣布退出光伏产业时出清的专利,其同族专利有效期基本截至2035年,但由于这批专利来自购买和受让所得,部分被诉企业开始反诉这批专利无效。
国金证券认为,虽然迄今为止,TOPCon技术相关的专利纠纷暂无最终结果,后续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是,参考历史上其他行业的专利纠纷案件,如果被诉方败诉,普遍面临停止销售甚至永久禁售的裁决,败诉后果较为严重。
据《光伏产业专利发展年度报告(2024)》统计信息,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电池领域专利申请4.3万件,占全球的比重为58.5%。近20年,我国电池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近67倍。申请人方面,阿特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专利申请数量在电池领域位居前三。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14家光伏企业召开了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称将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近年来,医疗器械出海已经成为中国厂商的重要策略。
光伏行业仍需警惕新一轮技术外溢造成的技术贬值和过度投资、警惕光伏低价的内卷模式被“复制”到储能行业、警惕产能出清“前夜”的虚假繁荣。
谈及当下光伏行业供需失衡的痛点,朱共山建议政企联动促出清,严控新增产能的同时,避免不合理的地方保护行为。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只有全行业的大整合才能解决行业“内卷”。
该展览会是全球专业的光伏储能展,展出内容包括: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池等,涵盖了光伏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