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偏紧,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突破2% |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周报

第一财经 2025-02-26 15:30:22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研究院    责编:马绍之

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带动指数上行。

摘要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31,较前一周上升了0.43。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带动指数上行。上周,从货币市场来看,虽然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来代替到期MLF,但资金期限缩短依然造成资金面波动。从债券市场来看,利率债与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上升。由于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幅度更大,带动信用利差收窄。从股市指标来看,上周A股三大股指均上涨,单日成交量重回2万亿元。

上周,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其中,R007与DR007利率均值分别为2.22%和2.15%,分别较前一周上升33.14BP和28.43BP。在春节假期之后,R007与DR007利率始终高于1.5%的政策利率水平,表明银行间市场整体资金面偏紧。这背后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2月中旬恰逢税期,2月20日为纳税截止日,21日为税期缴款日。二是上周政府部门债券发行量较大,机构认购需要大量资金。三是上周共有5000亿元的MLF到期,虽然央行投放7天逆回购进行对冲,但长期资金置换为短期资金依然会加剧市场波动。

近两周,资金持续流出债券市场,带动利率债与信用债收益率同步上升,尤其是长端国债的收益率明显上升。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1)近期短端资金面偏紧,银行存款减少,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突破2%,资金成本上升传导至长端国债。2)此前市场对于央行降准降息的预期强烈,导致机构资金存在“抢跑”现象,但实际政策宽松节奏并未达到市场此前预期,带动长债利率回升。3)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带动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正文

一、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31,较前一周上升了0.43。年内,指数上升了0.48。

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带动指数上行。上周,从货币市场来看,虽然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来代替到期MLF,但资金期限缩短依然造成资金面波动。从债券市场来看,利率债与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上升。由于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幅度更大带动信用利差收窄。从股市指标来看,上周A股三大股指均上涨,单日成交量重回2万亿元。

二、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成交量与利率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银行间市场整体资金面较前一周边际收紧。从成交量来看,上周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均值为5万亿元,基本与前一周持平。

从资金价格来看,上周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在隔夜回购利率中,上周R001与DR001利率均值分别为2.12%和1.94%,分别较前一周上升21.34BP和7.16BP。在7天回购利率中,上周R007与DR007利率均值分别为2.22%和2.15%,分别较前一周上升33.14BP和28.43BP。在春节假期之后,R007与DR007利率始终高于1.5%的政策利率水平,表明银行间市场整体资金面偏紧。

非银与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差异并不明显。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R007与DR007之间的差值平均为7.45BP,当两者差值在10BP以下时,我们认为银行与非银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不显著。

上周银行间市场整体资金面偏紧有三方面原因:一是2月中旬恰逢税期,2月20日为纳税截止日,21日为税期缴款日。二是上周政府部门债券发行量较大,机构认购政府债券需要大量资金。三是上周共有5000亿元的MLF到期,虽然央行投放7天逆回购进行对冲,但是长期资金置换为短期资金依然会加剧市场波动。

2.央行货币政策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共有1.04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2月18日共有5000亿元的1年期MLF到期。为了对冲巨量流动性到期对资金面产生的影响,上周央行扩大7天逆回购投放规模,周内累计投放逆回购1.53万亿元,其中2月18日和2月19日分别投放7天逆回购4892亿元和5389亿元。虽然央行扩大了逆回购投放规模,但是资金期限缩短依然导致市场波动。

三、债券市场

1.债券市场发行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债券市场的发行额较前一周上升,净融资额较前一周下降。其中,债券市场总发行额为1.89万亿元,较前一周上升2288.56亿元;债券市场净融资额为9143.15亿元,较前一周下降2590.76亿元。

从融资结构来看,上周债券市场净融资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从政府部门来看,上周国债净融资2733.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1977.33亿元,整个政府部门债券净融资4963亿元。从金融部门来看,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2142亿元,政策银行债净融资1716.9亿元,整个金融部门债券净融资3202亿元。从非金融企业部门来看,上周公司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和资产支持证券分别净融资74.61亿元、437.56亿元、309.19亿元、65.47亿元和111.05亿元,整个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净融资978.15亿元。

从年内来看,政府部门的债券融资较往年大幅增加。其中,年内国债累计净融资为8034.6亿元,地方政府债年内净融资1万亿元,政府部门整体累计债券净融资1.8万亿元,而在2023年和2024年同期,政府部门债券的年内累计净融资分别仅为1万亿元和5086亿元。

从增速来看,今年多项债券余额同比增速超过往年同期。截至2月23日,政府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17.8%,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了1.9个百分点;金融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14.7%,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了4.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6.6%,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了5.1个百分点。

2.债券收益率走势

1)利率债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较前一周上升。从短端来看,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边际收紧影响,1年期以下国债收益率明显上升,其中1月期、3月期、6月期以及1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5.92BP、8.66BP、12.69BP和16.77BP。从中长期来看,上周2年期、5年期、10年期以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11.15BP、9BP、5.54BP和5.49BP。近期,长债收益率持续回升,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1)近期短端资金面偏紧,银行存款减少,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突破2%,资金成本上升传导至长端国债。2)此前市场对于央行降准降息的预期强烈,导致机构资金存在“抢跑”现象,但实际政策宽松节奏并未达到市场此前预期,带动长债利率回升。3)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暖,带动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从国债利差来看,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国债期限利差持续收窄,这主要是由于1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幅度大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所导致的。上周,10年期与1年期国债之间的差值较前一周下降9.1BP至23.34BP。从年内来看,国债期限利差已较年初下降了35.75BP。

2)信用债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各品种信用债收益率均上升。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分别上升8.78BP、8.48BP和9.01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分别上升6.81BP、6.74BP和0.96BP。

信用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国债收益率上升幅度大于信用债收益率的上升幅度所导致的。上周,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分别下降了0.23BP和0.53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分别下降了2.19BP、2.27BP和8.05BP。

股票市场

1.一级市场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A股融资总额为3.16亿元,较前一周下降了1.84亿元。

2.二级市场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上涨,其中上证综指上涨1%,中小板指上涨2.6%,创业板指上涨3%。自去年10月以来,以股指同比增速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所衡量的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

在2月17日至21日当周,A股日均成交量与市盈率同步回升。上周,A股日均成交量为1.88万亿元,较前一周上升9.7%;市盈率为18.54,较前一周上升1.4%。

(本文题图来源:第一财经)

——

文 | 刘昕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我们 | yicairi@yicai.com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