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为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报告内容丰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促增长、扩内需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内容。
首先,必要的经济增速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为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财政政策设定相对更高的赤字率,并提高了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的规模;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这说明,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必要的经济增速是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应对当前问题的前提。一方面,要实现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应该达到2万美元至3万美元的水平,5%左右的增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正如报告所强调,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增收压力大等问题,而解决这些短期问题,也需要必要的经济增速。
其次,更加着眼于长远推动扩大内需。报告将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放在今年工作的第一条,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当前内需不足的清醒认识。但是不同于欧美国家采取大规模财政扩张、无底线量化宽松以及一次性“撒钱”等政策,中国除了必要的“以旧换新”补贴之外,更多是从激发消费需求入手,实现消费的稳定增长。此外,将扩内需与惠民生相结合,从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着手,提高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为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体现了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的政策思路。
第三,更加重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一方面,全球正处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是这轮浪潮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这样的浪潮中,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以争取优势,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工智能将广泛赋能各个行业,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产业的深度变革。同时,在未来大国竞争格局中,人工智能也是重要的战略制高点,落后可能导致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下降,从而处于不利地位。这也是报告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的原因之所在。
另一方面,当前经济面临房地产调整、价格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美国之所以能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外,更重要的是主导了第二轮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革命。真正摆脱宏观层面的不利影响,还需要产业层面的革命和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为未来“十五五”规划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报告以昂扬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展现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以鲜明的积极基调,描绘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画卷。2025年,中国的发展信心坚定,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通胀风险主要来自关税,而非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核心目标,并提出务实措施以应对通胀下行压力,同时突出“投资于人”的新循环,推动地方财政扩张,加强地产政策“保主体”,促消费成为经济工作主要抓手,财政货币政策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