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哲为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于人”首次作为政策亮点被明确提出,这一表述深刻体现了我国宏观政策面向“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
为什么宏观政策要“投资于人”?内需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通过“投资于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激发消费潜力。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万亿级投资与消费需求,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等举措,正是通过激发居民需求,来激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如何实现“投资于人”?
第一,以促消费政策引领需求侧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对于消费政策有三方面部署,一是消费补贴,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用于以旧换新,规模比去年翻倍。二是收入补贴,如社保、生育等,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三是制度建设,如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完善劳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第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一方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总量层面稳就业的目标,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设定为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达到1200万人以上,并且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就业稳定,比如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另一方面,加大社保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如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等。
第三,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投资于人”在需求侧是通过增收等措施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在供给侧对应的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一方面要通过鼓励生育政策扭转人口趋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育投入,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教融合、推进优质本科扩容等政策,通过面向未来的教育规划,增加对人口、对教育的政策投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全国之力推进“消费大国”建设。
华洋赛车、力盛体育、欧亚集团等4股涨停。
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并再次强调,要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更加注重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更好激发消费潜力。
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1%;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4.3%。
在人工智能时代,就业面临冲击的挑战与生产率预期提高的机会并存,为了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相关的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应该更富前瞻性、力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