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目标实现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 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以上。这一目标的设定既体现了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的审慎考量,也结合了政策支撑和长期发展潜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包括:
(1)“十四五”期间通过一揽子经济政策的综合有效运用,我国经济运行处于相对稳定运行的状态,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的突破,在稳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涌现了像 deep seek等一批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企业,体现了较强的经济发展韧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总体保持在稳健水平,有助于支撑主要的就业诉求。
(2)市场经营主体显著增加,高质量创业拉动就业前景看好,2025 年 1 月 10 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同比增长3.1%,其中未来产业、战新产业企业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市场主体带动高质量就业表现抢眼。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也为就业带来活力。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劳动者就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催生更多新业态新岗位,增加了高端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岗位需求。
(3)“十四五”期间,类似于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人才一体化格局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十五五”期间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跨域流动、柔性引才、区域联合招聘等形式在不断探索中不断丰富运用场景,区域和全国统一的就业及人才市场在加速形成,对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统筹就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随着我国对灵活就业、零工经济等新型就业形态的重视和逐渐规范运作,未来可以更加积极地促进就业公平和社会保障,使之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业态。
(5)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围绕就业的各类政策如就业补贴、税收优惠、引才奖励等不断加强。
二、扎实推进深化稳就业扩就业工作
在稳就业扩就业方面,《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稳就业扩就业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是稳就业的基本和重要抓手,相关领域岗位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能够为大量低技能或初入职场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重要布局。
与此同时,《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的战略举措,旨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将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些传统岗位可能会面临被替代的风险,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的相关举措,一方面能够为就业市场的平稳过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又能对未来新形势下整体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旨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技能和实际价值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强调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这有助于打破传统薪酬分配中固化的人才评价方式,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技能提升和创新创造,推动就业市场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改变以往就业流向偏重于服务业、制造业人才短缺等结构性问题,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平衡发展。
同时,新的政策导向有助于打破传统人才评价方式的束缚,促进人才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通过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待遇水平,可以引导人才向技能短缺领域流动,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就业市场的整体效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打造“智慧城市”,重点推进政务云二期、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一期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就业工作的核心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并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强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资金、人才、生态”,抓好3个重点。
郑栅洁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资金、人才、生态”,抓好3个重点。
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