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科技产业并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可着力在人才、科技和产业三方面下功夫。

258 04-23 21:07

姚凯: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就业市场效率 | 大V看两会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具备经济增长稳健、市场经营主体增加、人才一体化格局形成、新型就业形态发展及政策支持等多重有利条件。

22 03-11 16:11

一体改革与空间拓展:实施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青年人才战略构想

本文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一体推进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型、空间跃迁和成长环境优化来实现这一目标。

80 2024-10-28 16:42

世界的杨浦:全球的秀带,人才的家园

杨浦区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发源地和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区,正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策略,打造全球人才聚集的“智力引擎”,实施多元化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构建近悦远来的“YOUNG浦人才家园”,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支撑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

52 2024-10-08 14:38

上海五大新城加快建设人才高质量集聚新高地

五大新城在人才集聚、产业发展、空间资源、财政金融、营商和治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资源要素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

168 2024-05-14 22:00

姚凯:人有所归才有所养,让高技能人才发挥高能量

通过高技能人才的落地、培养与归属,逐步强化地方产业的实践力、技术力。高技能人才高地的快速形成,有助于市场快速补齐短板并形成核心能力。

115 2023-11-15 21:13

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 | 把脉中国经济

长三角地区在人才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跨区域产业协同不足、人才流动壁垒和示范效应有限等挑战。

59 2023-11-03 14:28

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强化主力军作用

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项目中的参与度日益提升,主力军作用凸显。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

137 2023-10-07 12:37

科创企业成长的组织韧性发展之道

如果拉长进度条,不难发现技术变革前浪还未完全释放,未来数十年内,研发投入仍将维持在高位。

62 2023-04-26 16:22

构建统一人才要素市场,深入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有条件也有能力探索构建统一的人才要素大市场,为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样板,进一步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117 2023-04-23 22:08

独家 | 上海描摹高水平产业人才画像 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

未来上海应优中选优、披沙剖璞,将高水平产业做尖做强,将高水平产业人才队伍做大做强,形成高水平产业人才“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153 2022-12-01 18:47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人才发展得怎么样了?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指数(简版)

85 2022-11-11 15:14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厚植战略人才成长沃土

126 2022-09-20 18:40

苏州:构筑一流人才生态,打造英才首选之城

一流人才生态成为苏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强磁场,也是其打造天下英才首选之城的核心竞争力。

392 2022-08-23 21:04

姚凯:疫情冲击就业市场?长三角揽才“加速度”

近期,上海11个部门已联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文件。当下,上海正从三方面促进就业:一是推出有力度的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二是加强网络招聘和岗位募集;三是优化就业服务和生涯指导。

100 2022-05-12 17:11

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摆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之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其次,年龄歧视易引发社会焦虑。最后,学历歧视可能导致人才结构失衡。许多企业将学历和毕业学校列入岗位要求,一方面导致人才与岗位不匹配,前者难以发挥最大效能,另一方面,向社会传导出片面地以学历或毕业院校进行人才评价的信号,加深大众对于低学历的职业教育的偏见,而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将导致职业技能人才缺乏和人才结构失衡。第四,片面夸大劳动者权益保护可能会引起反作用。

29 2022-04-18 14:17

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 宏观经济

从特色产业入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重点产业为支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进乡土人才、现代化农业人才,为青年人才返乡创造充足的就业创业空间,城乡联动扩大就业容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效能,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51 2022-03-07 17:35

姚凯:培养人才自主培养核心竞争力 ,打造世界人才中心

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为人才成长构建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59 2022-02-21 17:14
01'41''

大V新春寄语 | 2022年建议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就业机会

202 2022-02-03 12:29
00'26''

大V新春宴 | 建议优化人才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人才“一码通”

69 2022-02-06 09:26
  • 姚凯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