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50亿的禾迈股份(688032.SH),要花10.7亿买楼了。日前,禾迈股份拟在杭州买地建设总部大楼的事项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公告,公司计划购置杭政工出【2018】19号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所有权,用于投资建设为公司总部大楼,本次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合计5.48亿元,公司预计建设投资总额不超过10.7亿元。
第一财经注意到,禾迈股份的2024年年报中,在建工程“总部大楼”已经赫然在列,账面价值6.54亿元,公司直到4月29日才召开董事会会议并与年报同步发布了《关于投资建设总部大楼的公告》。
禾迈股份在年报中直接披露总部大楼的账面价值,让投资者质疑公司“不打自招”。在未发布任何投资建设公告的情况下,“总部大楼”出现在年报中,表明禾迈股份在2024年已经实质性推进了买地盖楼计划,正式公告直到晚于实际行动,是否涉嫌信披违规是市场的主要质疑点。
第一财经记者5月9日致电禾迈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总部大楼的这块地去年就已经购入。“去年买来时候包括土地和部分在建工程,总计5个多亿。公司一直有想法盖楼,现在的办公厂房是租来的,每年房租也有不小开支。”
禾迈股份是A股的“超募王”,2021年公司以每股发行价格557.8元上市科创板,实际募资净额54.06亿元,超募资金48.48亿元,上市当日即公告了45亿理财计划,到去年末,超募资金还有26.7亿未投入。就目前来看,这笔巨额的超募资金主要用途是补充流动资金,而这也是投资者质疑公司此次买地盖楼资金来源的主要原因。
禾迈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资金来源是自筹、自有资金。但记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末禾迈股份已经将14.35亿元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又在今年两次计划补充流动资金合计近7.3亿元。补充的流动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货币资金,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达37.72亿元,如此确实“足够”覆盖总部大楼建设费用。
先买地再公告,信披是否违规?
公告显示,禾迈股份拟建设总部大楼的杭政工出【2018】19号地块用地31076平方米,地上建筑物目前正在建设中,本次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合计为5.48亿元,禾迈股份预计整个项目建设总额不超过10.7亿元,即最多再花5.22亿元,项目计划于2026年完成。
公司还解释称:“主要是为满足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对经营场所的需求,有利于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公司战略据点,不仅有利于改善公司整体运营环境,满足公司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运营管理的需要……”
目前市场对禾迈股份买地盖楼的质疑声不断,其中一项主要质疑是公司是否存在先买地再公告、信披不及时的情形?
2025年4月29日,禾迈股份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建设总部大楼议案,当晚公告了项目具体细节。但在禾迈股份2024年年报中,在建工程已经出现“禾迈总部大楼”项目,账面余额6.54亿元。记者搜索显示,2024年年报之前,禾迈股份从未在公告中提到过“总部大楼”。
这意味着,禾迈股份在2024年年中实质性推进了买地盖楼事项,但直到4月末才发布公告。先买地,再开董事会,后向投资者公告,禾迈股份这样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前述禾迈股份相关负责人也在电话中提到:“买地是在去年就买了,公司预计今年建设总部大楼会有较大费用支出,所以提前公告让投资者知晓,估计明年中旬可以搬入。”
买地盖楼的钱来源IPO超募资金?
市场的另一个质疑是禾迈股份买地盖楼的资金是否主要来自IPO超额募资?
科创板规则强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应当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禾迈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盖楼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自筹资金。
截至一季度末,禾迈股份的总资产63.28亿元,流动资产合计59.67亿,其中货币资金为37.7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近六成,剔除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计约4.8亿元,剩余的33.92亿元足够覆盖大楼建设费用。因此,关键在于禾迈股份的货币资金主要来源?
根据年报,截至2024年末,禾迈股份累计投入超募资金总额21.71亿元,剩余26.7亿超募资金未投入。已投入的超募资金用在四大类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恒明电子工业厂房建设、绿兴环境收购及续建项目、回购股份,投入金额最高的是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也是市场质疑公司买地盖楼资金来源的主要原因。
截至2024年末,禾迈股份将14.35亿元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以来,禾迈股份又两次公告补充流动资金。3月公司计划将6.5亿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月底,公司决定终止“储能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并将该项目终止后节余的募集资金7995.48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终止之前该项目累计投入的募集资金仅904.32万元。
若今年的两笔补充流动资金实施完毕,禾迈股份上市到现在累计将21.65亿元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超募资金投入恒明电子工业厂房建设项目3.62亿元、投入绿兴环境收购及续建项目5069.79万元,回购3.22亿元。
“根据会计处理准则,公司通过IPO或其他方式募集资金时,募集资金首先会进入公司的银行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这部分资金会被记录为货币资金的增加。然后,公司依据募资的用途来分配这些资金。如果募资用途是补充流动资金,那么在会计处理上,这部分资金仍然属于货币资金,只是用途被限定为流动资金。因此,超额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后,这部分资金确实会变成货币资金的一部分。”一位资深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过,需要注意公司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如果公司随后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偿债,货币资金规模会降低,如果是闲置资金,可能会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从禾迈股份的募投项目性质来看,无论是招股承诺还是未承诺的项目,都是补流金额最高。招股书承诺的投资项目中,补流与还贷项目金额到2024年末投入2.3亿元。另外,禾迈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4亿元,储能逆变器产业化项目仅投入34.77万元后便终止,智能成套电气设备升级建设项目投入2383.55万元后,项目被取消。
公司招股书未承诺的投资项目(使用超募资金)中,与生产建设相关的项目投入4.22亿元,回购股份3.22亿元,明显低于补充流动资金14.53亿元。
截止2024年末,禾迈股份的募集资金计划投资总额33.09亿元,实际累计投入26.27亿元,补流与还贷合计投入16.3亿元,占投入金额比重62%,再加上回购股份的3.22亿元,合计占比75%,也就是说,上市至今,禾迈股份只有25%的累计投入募集资金与生产经营相关。
不仅拿出“真金白银”分红,部分公司还推出高送转方案。
31家北交所公司去年营收超10亿。
191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还有8家公司年报“难产”
过去三年,营收、净利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占比均在7%左右,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将临时提案股东持股比例由3%降低至1%,并规定公司不得提高提出临时提案股东的持股比例,为中小股东提案权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