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元遇信任危机,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机遇

2025-05-23 10:16:10 听新闻

作者:张宁    责编:蔡嘉诚

通过短期构建风险缓冲机制、中期打造双引擎驱动模式、长期实施战略突破举措,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本文作者张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以及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度调整,人民币国际化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当前美元波动、全球贸易秩序重塑等纬度考量,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情况与未来路径。

一、美元形势与全球经贸格局呈现新特点

特点1:美元波动与信任危机

近年来美国持续推行债务货币化与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致使美债规模急剧膨胀,截至 2024 年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超120%,“特里芬难题” 愈发严重。美元面临着既要维持全球储备地位,又需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的矛盾,最终陷入信用透支的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在2024年降至59%,下滑趋势明显。在国际支付领域,美元的份额虽仍领先,但已大不如前。与此同时,美元汇率波动加剧,2024 年美元兑主要货币汇率波幅平均超过8%,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受到严重冲击,各国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显著增加。

特点2:全球经贸格局重塑

中美达成短暂经贸共识,双方同意相互取消 91%的关税,暂停部分关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的贸易局势,但也促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众多企业为降低贸易风险,开始分散生产布局,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市场与供应链体系。

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经贸格局变化的重要特征。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区域内贸易额增长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截至 2024年底,中国与沿线国家累计签署200余份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超4万亿元,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有力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路径建议

短期:构建风险缓冲机制

面对美元体系不稳定带来的冲击,短期内构建有效的风险缓冲机制至关重要。在外汇储备结构调整方面,中国可将黄金储备占比从当前的 12%逐步提升至15%,并增持金砖国家主权债、通胀保值债券(TIPS)等抗风险资产,构建多元化的 “抗美元贬值资产组合”,降低外汇储备对美元资产的依赖程度,增强储备资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汇率预期管理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关键环节。央行可通过重启逆周期因子调节,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增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设立 5000亿元跨境资本流动平准基金,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情况,在必要时及时干预市场,防范热钱大规模流动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冲击,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完善应急流动性安排对于保障区域贸易结算稳定性意义重大。建议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与东盟货币的互换规模至1.5万亿元,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在紧急情况下,为贸易双方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确保跨境贸易结算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促进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广泛使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中期:打造双引擎驱动模式

从中期来看,打造 “数字支付 + 离岸市场” 双引擎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策略。加速 CIPS系统与数字人民币的融合,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预计在2025年前,实现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清算行全覆盖,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结算平台,将中小微企业结算到账时间从2天缩短至2小时,将大大提高跨境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人民币的支付场景,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的竞争力。

依托香港 “离岸人民币枢纽” 地位,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发行绿色人民币债券,2024年规模已达3200亿元,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丰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产品。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组合产品,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投资需求,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活跃度与吸引力。

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吸引力的重中之重。如国债期货市场对外资更多开放,或允许境外机构参与商品期货人民币计价交易,或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千亿级增量资金。通过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加强与国际市场规则的对接,提高市场透明度与监管水平,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促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广泛使用。

长期:实施战略突破举措

长期而言,实施 “大宗商品锚定 + 多边机制突破” 战略,是打破美元垄断、构建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话语权。2025年目标实现10种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占比超 30%,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掌握大宗商品定价权,使人民币与全球重要资源的交易紧密结合,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与吸引力。

联合东盟打造 “10 + 1” 货币合作框架,试点区域外汇储备库(初始规模 500 亿美元),推动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的建立。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在 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多边货币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提升人民币在区域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当前美元形势波动、全球经贸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既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也蕴含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短期构建风险缓冲机制、中期打造双引擎驱动模式、长期实施战略突破举措,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望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