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笔者母校复旦大学迎来一百二十周年华诞、同时也是英才辈出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百年华诞。四十年前,笔者有幸从上海市延安中学考入复旦历史系,和来自江苏省盐城中学学子陈靖丰成为同学。我们这个班的番号为八五一四,同时是当年复旦通讯邮箱。一晃本科四年过去,大家各奔前程之前互相留下祝福。陈靖丰给我的祝福是:三十年后拥有教授头衔;我给他的祝福是成为复旦校董,因我求学第一学期就在复旦档案馆参加了校史资料整理的工作、对于历史上的校董充满着好奇!如今,我俩彼此的祝福均已实现!
陈靖丰是在去年校庆之际,从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手中接过了校董证书。他在今年校庆之际自然非常忙碌!如2025年5月26日下午,陈靖丰校董捐赠签约仪式在新近落成启用的“复旦源”育人文化功能区校友馆举行。此次捐赠支持学校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并设立复旦大学靖永人文艺术发展基金、复旦大学靖永历史与考古学术发展基金。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友曹永玓的见证下,陈靖丰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签约;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周虎主持签约。需说明的是:陈靖丰是复旦1985级历史学本科、1992级世界史硕士校友,现任上海中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致和堂医药集团董事长;夫人曹永玓是复旦1988级文博系本科生、1992级历史学硕士校友。陈硕士的导师就是本科班主任张广智教授!
陈靖丰拥有近30年企业经营、投资及管理经验,曾担任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始董事、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上海汉得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美国上市公司酷六独立董事等职务。母校复旦大学对其捐赠的评价是:“作为历史学科毕业的优秀校友,陈靖丰与曹永玓长期心系母校发展。此次捐赠,将为复旦历史与考古学科创新发展、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注入活力,为滋养复旦人的精神气质搭建平台,为复旦文化绽放时代光彩提供有力支撑”。为感谢陈靖丰校董伉俪对母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复旦源”区域新落成的特藏档案馆命名为“靖永特藏档案馆”。而在随后的六月十四日即今年的非遗日之际,八五一四返校重聚师生就参观了该馆!
而五月下旬,陈靖丰校董还以学长身份出席了二零二五届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典礼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深情地告诉师弟师妹和母系老师们:“今天有种回家的感觉。四十年前的1985年,一个来自苏北里下河地区小城的懵懂少年跨进复旦的校门,满怀憧憬又略带迷茫地等待着从历史系出发,开启人生新的征程。今天,能以85级学长的身份回到母校,母系,站在这里,与风华正茂的你们——2025届学弟学妹们交流畅谈,既感到诚惶诚恐,又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而“此时此刻,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既有对校园的不舍、也有对师友的感恩,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与不安。总之,一定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在对母系应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之后,陈校董则畅谈了自己的复旦情怀。他说如果简短地回顾一下自己复旦印记,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复旦缘,一生情”!而其“入校的年代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中央食堂门前两侧公告架上贴满各种课外活动的通知,3108教室始终灯火通明,各类学术大咖、学界精英、青年才俊在此汇聚,学术观点、思想碰撞、原创发布在此展开。1989年毕业,当时的就业市场曾因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是母校想方设法帮助应届学子,联系各种面试机会,创造各种条件支持我们走向社会”。那么,回顾在复旦历史系的学习所得,感到最重要的是什么?陈校董告知晚辈的是:纵向的深度(深入研究单一问题的钻研精神);横向的广度(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宽阔视野);价值的高度(坚守人文精神构筑的底线意识)。我对此表述很是赞赏!
上述三个度,是陈校董的核心价值观。而在方法论上,他认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的是持久力。大学毕业只是阶段性结点,同时也是人生新旅程的起点。毕业绝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起点。世界变化太快,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身处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好奇心,主动拥抱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培养成长型思维,把挑战视为深入学习的机会”。他说:“同学们,你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可能几年后就会迭代更新。真正的竞争力,在于你学习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这将是未来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技能。无论你今后从事何种职业(学术研究,教育,文化,传媒,政商等),都要坚守在复旦历史系淬炼出的核心素养——求真务实的精神,批判性思维,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责任感。不要害怕走出舒适区,要不断勇敢打破自己的天花板,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我认为“不要害怕走出舒适区、要不断勇敢打破自己的天花板”,是真知灼见,如果一味回避或是干脆躺平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从事国家高端智库的任务,我自己近年来总是感觉到挑战性课题越来越需要破解之策;如果今年课题因畏难而拖到明年,就会明确感受到解决难度会更大!所以,需要强调下好先手棋!我经常联系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决策咨询工作,和作为徐汇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陈靖丰因此多有交流。他关注课题均有新质生产力意义,特别是民生投入绩效、健康医疗升级、文旅产业发展等,这也是正在谋划中的十五五规划重点!
目前,我和陈校董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语言就是——都很怀念自己的中学母校。他的中学母校盐城中学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学府,学校在当地的串场河边、鹿鸣湖畔,校园古朴沉静、郁郁葱葱。地方志记载:“一九二七年的中国,时局动荡,民生凋敝,时任中央大学区督学的周宣德力排众议,主张在苏北创办省立盐城中学。接到以督学身份兼任盐城中学校长的任命后,周宣德只身雇船前往盐城”。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几经搬迁,先后辗转于盐城周围农村及泰州等地。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盐城中学校园内的正北楼上工作和生活过。值得指出的是:一九七八年出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的经济学泰斗、新四军江抗部队司令员黄逸峰,也曾在此工作过!
抗战胜利后,黄逸峰去了东北;后来成为东北野战军(四野)的铁道兵纵队司令员。他参与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和确保上海在解放初期生活、生产物资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身份是华东局交通局长兼书记。他转业后筹备了上海社科院前身之一的经济所,担任所领导并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其关于洋务运动和江南制造厂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我和陈靖丰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都虔诚地拜读过。指导我们品读的陈绛教授是黄逸峰战友,后来就是我博士导师!
而近年以来,我对陈靖丰的中学母校即盐城中学又多了份兴趣。因为盐城中学在2023年9月,居然创建了一座属于全体语文人和汉语写作爱好者的语文教改博物馆!“博物馆并未独处一隅,而是设在盐城中学教师办公楼三层”。踏入博物馆正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对面的致敬墙。致敬三老,即为语文理论大厦奠基的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致敬三名(语文名师),即为语文实践莽原探路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因我在上海徐汇区,五年来积极探究人民教育家于漪教学思想的新时代实践;所以就很想和陈靖丰一起去盐城中学取经!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一九八五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