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财经,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23日在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年度大会上表示,香港稳定币更多的是聚焦在支付场景中的应用价值,而不是其在资产领域的增值功能,“通过稳定币实现投资翻倍的想法不切实际”。余伟文表示,香港针对稳定币发行人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其监管强度与电子钱包、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基本持平;基于此,预计首阶段仅会发放少数牌照,规模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十余张。香港金管局对风险管理有非常高的要求,将于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条例》为发行人提供全面的监管框架,实行“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余伟文强调,参与稳定币发行需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符合相关条例规定的准入门槛;二是拥有具体且实用的应用场景,若缺乏实际应用支撑,难以形成有效流量,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表示,香港金管局推出的稳定币沙盒计划,旨在为业界提供公平测试环境和分享经验,但参与沙盒并不等同于获得牌照,机构仍需另外提交发牌申请。
我国相关领域的政策设计与监管实践,其核心应该集中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以此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财经研究院认为,我国应积极应对稳定币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在支持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沙夫在博客中写道,如果锚定美元资产的稳定币在欧元区广泛应用于支付、储蓄或结算,欧洲央行对货币状况的控制力将遭削弱。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公平化和稳定化的方向演进。
两法案赋予了稳定币合法席位,消除了稳定币的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促进了稳定币的发展。而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又将为支付行业、数字资产行业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