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生物智能 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25 20:59:59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
生物智能 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突破性进展。技术层面,通用人工智能(AGI)、量子计算与脑机接口等领域已无现成经验可循,人类正在踏入一个个科技领域的“无人区”。产业层面,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与不同技术的结合,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穷想象。技术狂飙下,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在上海举行之际,《两说》推出一组系列对谈,以“探索AI‘无人区’”为题,邀请代表性嘉宾,就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迈克尔·莱维特教授是当前计算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他的研究成果包括DNA和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领域横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等多个学科;他开创性地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因此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那么,在这位计算生物学家眼中,地球上存在的三种智能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生物智能对人类有怎样的启示?机器智能(人工智能)带来哪些颠覆性变革?面对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人类智能的独特价值是什么?莱维特教授将从跨学科的视角分享他的观点和洞察。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6月25日晚22:30在东方卫视、6月28日晚22:00在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两说》节目。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丨两说

从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到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再到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智能驱动新经济: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产业新纪元》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重塑中国制造"的深度对话。

63 08-12 13:38

当AI“看见”世界,商业的未来正在被彻底重塑丨两说

从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到北斗三号总设计师林宝军,从多模态AI先锋梅涛,到世界模型探索者申恒涛,再到中国计算机之父姚期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AI浪潮:重塑商业未来》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与未来商业”的思想碰撞。

304 08-06 14:48

新一代青年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丨两说

本集《两说》以“新一代青年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主题,特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奇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副教授贾开展开跨界对话。他们将讨论青年一代如何认知和使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又该如何调整帮助青年一代适应和引领这场技术变革?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会进一步压制青年一代的机会,还是帮助他们更好地释放潜力?

211 07-30 13:00

治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刹车”和“方向盘”丨两说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将深度对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委员曾毅。在节目中,曾毅阐述了他对现阶段人工智能水平的判断,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所在。他提出治理和发展并不矛盾的观点,并详细回忆了在联合国磋商人工智能全球共识的细节。此外,曾毅还用中国哲学的智慧畅想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美好愿景。

127 07-22 14:50

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丨两说

未来5年的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在AI定义汽车的时代,车企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全栈自研还是集成化、车企该如何选择?AI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大爆发,“汽车人”时代真的来了吗?汽车和机器人、汽车和飞机,技术差异和边界在哪里?飞行汽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还要多久?中国电动智能车正处于从“中国新势力”向“全球智能车企”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内卷与出海布局中“杀出重围”、走向世界?本期节目,我们专访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

161 07-15 22:5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