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变革没有旁观者,80亿人已置身其中。
当机器人数量即将超越人类,当“硅基生命”开始重塑地球法则——我们离智能革命的奇点还有多远?中国AI领域旗帜人物、三院院士张亚勤,深度对话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杨燕青,揭秘:
AGI破界时刻:从信息智能,到物理智能,到生物智能,人类将如何跨越三大智能鸿沟?
机器人新纪元:“10年后机器人比人多”的颠覆预言,如何重构我们的生存规则?
中国破局之路:面对全球算力铁幕,年轻工程师如何用“1%的算法优化撬动10倍算力追赶”?
今晚22:00,锁定东方卫视《论道AI:从AGI破界到机器人新纪元》,与两位嘉宾共赴一场智能未来的“思想远征”。
AGI五年破壁?
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科学家们乐观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或在5年内突破。实现AGI需融合三大智能浪潮:处理信息的生成式AI、操控物理世界的机器人技术,以及探索生命奥秘的AI for Science和脑机接口。目前产业焦点仍集中在信息智能层面——处理文字、图像、视频的能力。张亚勤院士认为,这类技术有望5年内通过新版图灵测试,达到“类人”水平,如ChatGPT已展现对话智能,但自然图像/视频生成还需4-5年沉淀。
然而,AGI发展面临核心挑战:大语言模型存在“边界认知缺失”,导致混淆已知与未知,产生“幻觉”(虚构信息)。虽然幻觉率大幅下降,新型模型的问题引发新担忧。关键在于场景化应对:艺术创作需保留幻觉激发创意,而信息检索、自动驾驶等则必须100%精准。
张亚勤院士视AI for Science为颠覆科研的关键力量,其创立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将其列为核心课题。团队正打造跨学科基础模型,整合海量科研数据(包括AlphaFold2解析的蛋白质结构),通过百亿参数训练赋能新药研发、分子筛选等多任务。
当前超90%人类疾病缺乏有效药物,主因是已知蛋白质结构不足10%。AI能革命性缩小药物筛选范围:从传统数十亿分子库精准聚焦至数百万高潜力候选者,极大提升效率。专家杨燕青指出,AI的高维搜索能力恰好弥补人类思维局限。更引人瞩目的是跨界探索——张亚勤与丘成桐教授公开设下赌约:5年内AI或证明黎曼猜想等难题,10年内甚至可能创造全新数学公式。
应用上,AIR创建了全球首个虚拟医院:42名AI医生与百万虚拟病人在数字环境中互动进化。通过多智能体学习,系统诊断能力以百倍速提升——两天积累的诊疗经验相当于三甲医院数年,准确率高达96%(远超普通医院60-70%)。张亚勤强调:“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而非替代者”,核心价值在于加速医疗知识进化。
人形机器人是AI物理智能的突破方向,张亚勤预言"十年后全球机器人数量将超越人类"。其技术核心在于多模态VLA模型(视觉-语言-行动),但落地面临巨大挑战:需融合材料、电子、控制等多学科技术,实现类人肢体协作与互动,难度远超自动驾驶。当前产业仍处展示阶段,真正进入家庭还需5-10年。
对于未来竞争格局,张亚勤强调中国将主导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依托三大不可复制优势:全产业链基础——全球最完整供应链与制造能力;年轻工程人才红利——规模化实战型技术队伍;统一超大市场——14亿人口提供快速迭代场景,政策标准高度协同。
相较欧洲市场分散、东南亚体量不足,中国特有的"市场-制造-人才"黄金三角,将推动其在机器人时代复制移动互联网的成功轨迹。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锁定东方卫视22:30播出的《论道AI:从AGI破界到机器人新纪元》,看张亚勤院士与杨燕青教授如何解构智能本质,预演科技未来!
在本期东方卫视《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对话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神经科学家、虚拟现实与数字健康专家沃尔特•格林利夫博士,展开一场关于“虚拟现实+医疗”如何打开万亿银发经济的深度对话。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