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旦被唤出名字,艺术就会逃离|暑期沪京展览推荐

第一财经 2025-07-04 11:43:38 听新闻

作者:朱洁树 ▪ 吴丹    责编:李刚

“星美术馆是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她期望像水一样流经人的身边。”何矩星表示。

【上海】

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

地点:星美术馆

时间:6月29日起

这是黄浦江畔的星美术馆开馆展的第四部分,将持续大约半年时间。从2022年12月30日开馆以来,星美术馆历时三年布局了四个开馆展:第一季“开启”、第二季“述而刹那”、第三季“边界”,相继呈现170位国内外先锋艺术家的作品,贯穿了196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的结构性特征和变迁历史,也展现了馆长何矩星的收藏脉络和学术理想。

第四季“我看将黄金铺道的上海”呈现35位艺术家的作品。这其中既有国际知名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安塞姆·基弗、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也有国内重要艺术家刘小东、向京、张恩利,有年轻力量厉槟源、蒲英玮、李松松,也有对于上海至关重要的陈箴、余友涵等。策展团队在何矩星的上千件作品中反复遴选,最终形成了这个展览。

“每一季展览会有一定的方向性,但在作品的选择上,会更多考虑与整体思想讨论的契合度及现场美感,而不是简单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筛选。”副馆长陈籽表示。这种开放的策展方式,让展厅内的作品彼此之间充满了可能性。“星美术馆是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她期望像水一样流经人的身边。”何矩星表示。

无羁之境:洛桑原生艺术收藏与他方视界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7月12日-10月12日

展览汇集了来自洛桑原生艺术收藏馆49位艺术家的233件藏品,以及4位中国自学艺术家的作品,并结合瑞士洛桑原生艺术收藏馆自1976 年创建以来的重要文献、档案与影像,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关于原生艺术发展历程的研究展。

“原生艺术”这一概念由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于1945年提出,指的是游离于传统艺术世界之外自学而成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原生艺术的创作者多处于社会边缘,或离经叛道,或隔绝于世,往往对集体标准和价值观无动于衷。他们的创作自成体系,并不预设外部评判标准的存在,更像是为了自身栖居而构筑的精神家园。作品常采用非同寻常的材料和手法,每一个步骤都是对艺术的重新发明。

原生艺术家的与众不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方式,激励我们更密切地关注周遭事物。正如让·杜布菲所言,“真正的艺术总是出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在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艺术不喜欢具名,也不喜欢被人叫出它的名字。一旦如此,艺术就会逃离。”

托比永·罗兰德:致太阳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上海蟠龙天地)

时间:7月12日-10月12日

这是当代摄影先驱托比永·罗兰德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汇集罗兰德创作于2005年至2023年间的20余件作品。他通过冷静而富有张力的视觉语言,将日常场景转化为蕴含存在主义思考的诗性表达,映射出当今时代的情绪氛围以及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与精神切面。

在信息过载、图像泛滥的数字时代,托比永·罗兰德坚持胶片相机和暗房冲洗的传统摄影流程。乍看之下,罗兰德的摄影作品糅合了20世纪的艺术摄影语言与21世纪广告、娱乐、流行文化与社交媒体中充斥的图像风格,但他以一种近乎抽离的视角质疑他所接受的一切影响。

在他的镜头下,美味的食物被置于陌生的语境或组合而有别于传统美食摄影;模特呈现出异常的身姿及空洞的表情;普通的人像拍摄被赋予某种近乎宗教仪式的庄严,似乎是一种对流行审美的戏仿;身体往往也被视为可拆解的物体,唤起人们的恋物倾向以及对异化的恐惧。他的图像常常游走在矛盾的两极之间——熟悉又陌生,合理又荒诞,纯真又暴力,神圣又世俗,愉悦的同时又令人感到不安。

他的作品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视觉谜题,邀请观众进入,却拒绝提供解题线索和明确的答案。这种开放性唤起人们广泛而好奇的复杂情感和智性体验。

新文化制作人:剧场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7月12日-10月8日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三季“剧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展厅举办。本季获选方案是由艺术团体马丁·戈雅生意策划的《正午、荒原、息流、瓦舍、废墟、剧场》。该项目消解了戏剧、表演与展览之间的传统界限,引领150位艺术行动者共赴一幕平行于现实世界的驳杂时空,并将一场8小时连续不断的集体行动炼化为一座持续发生的写意剧场。

基于这场8小时集体剧目,展览空间变成了复合性的总体剧场:“荒原”作为引子,模拟了倏忽交错、相互指向的时空甬道,将观者与被观者同时卷入多重情境;“经纬”汇集了来自77名/组艺术工作者的来信,书信、日记、诗作、手稿及摄影,由此勾勒出一个非常规叙事的档案存储空间;“影像”向艺术世界传递出年轻影像创作者的集体面貌,这些“Z世代”的年轻艺术家启蒙并成长于后网络时代,他们对于时代议题的差异性回应,在此共时呈现;“瓦舍”源自宋朝市井的娱兴场所,它意在改变美术馆空间的“看”与“被看”关系,通过流动的展演,不断激发观众与创作者之间新的潜能;“废墟”象征着杭州艺术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目睹的短暂地景,艺术家们回归“绘画”的行动方式,重现变动与日常之间的张力,绘出那些隐秘的、未被书写的故事……

展期内,近十场公共活动将以表演、工作坊、讨论会等形式在展厅内有机开展,通过不断地回到现场,持续激活并改变“剧场”的叙事走向与整体样貌。

吉光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文物展

地点:浦东历史博物馆

时间:7月1日-10月8日

本次展览共呈现61件(套)文物,展现清代皇室宫廷生活中的礼制与审美意趣,解读清宫文物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吉祥文化。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解读清宫服饰的穿搭美学,探究其背后的清朝礼制与满汉文化的交融;第二单元聚焦清宫各式器物的精湛工艺,展现清宫造办处如何聚天下良工,成帝王雅趣;第三单元解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宫廷吉祥文化,如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寓意江山永固、世代昌盛,五彩盘上的红鲤鱼寓意年年有余。

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展

地点:闵行区博物馆

时间:6月15日-10月8日

本次展览呈现来自安徽博物馆、淮南市博物馆和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129件(套)文物,以楚国历史为主线,展现楚国从立国江汉到迁都寿春的800年兴衰史,以及楚文化在江淮地区的传播与融合。展览分为楚地风云、楚物生辉、楚王玄宫三个部分,分别讲述楚国兴衰的历史、楚人精妙绝伦的器物,以及楚考烈王时期的器乐历史发展状况。

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

地点:奉贤区博物馆

时间:6月18日-10月18日

本次展览汇集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8家文博单位的323件文物,涵盖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丝织品等,带领观众感受繁华开放的唐代生活。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盛世芳华”展示融合多元文化的唐代服饰妆容,“盛世韶华”从茶、酒、饮食、香道等方面彰显唐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大唐风华”呈现唐代礼、乐、诗、书的美学魅力。

【北京】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

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时间:7月1日-9月10日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由嘉德艺术中心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首次联袂呈现的“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视角,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场超越时间的“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大展,通过呈现明清时期的文人生活雅趣,让观众在艺术中享受生活的诗意。

展览依托北京艺术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深厚的学术积累,甄选118套文物精品,带观众感受明清文人雅士艺术生活的独特韵味。展览汇集了董其昌、唐寅、陈洪绶、倪元璐、钱维城、郑板桥等名家杰作,更有王翚巨幅山水长卷《江山无尽图卷》亮相。

当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与采菊东篱的闲逸在明清文人心中共生,当笔墨纸砚构筑的超然天地,同承载着性灵的器物交融,属于明清文人的风骨与雅意,便在这方寸之间自然生发。

未来的你:行走的进化

地点:北京798CUBE

时间:6月28日-10月8日

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代,人类与技术、感知与算法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本次展览是英国艺术团体宇宙万物工作室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他们以动态图像、生成算法和交互传感技术为媒介,创作出极具生命力的数字艺术作品。此次展出的作品不仅带来了震撼的感官体验,更深入引发对情感表达、身份认知和未来生态的思考,在数字时代的语境下,提出新的人文可能性,并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正进化为怎样的存在?

展览围绕“代码”与“灵魂”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每件作品都在与观者对话,给予反馈和共鸣,将观看的行为转化为一种共生的动态过程。因此,作品不再是单一的观看对象,而是成为与观众共同演化的有机存在。通过“未来自我”“数字身体”“身份进化”等关键词,展览试图激发观众思考:技术所呈现的“我”,是真正的我吗?如果情感可以被编程,那它究竟属于谁?

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

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时间:7月5日-10月8日

古代的艺术品为何会成为后世典范,后世如何从中汲取营养、消化改造,进而古为今用,再造新的典范,使之与当世文化相融相通?

展览以清代宫廷艺术为背景,通过“追踪一件仿古艺术品的诞生”拉开序幕,带领观众走进宏大叙事,依创作阶段划分三个单元:为何仿?如何仿?怎样用?

该展是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系列展览中,覆盖文物门类最多、体系最完整的一次,囊括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琅器、书画、古籍、织绣等,共计展品211件,旨在呈现文物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清代宫廷设计如何结合传统与创新。

展览还通过仿古艺术品的诞生过程,带领观众体验传承与创造的旅程,观众可欣赏到包括珐琅牺尊、文竹嵌牙夔凤纹菊瓣式冠架、《弘历洗象图》等在内的文物。

物语之境

地点:北京白石画廊

时间: 7月5日-8月9日

日本艺术家绵引展子及金丸悠儿的双人展“物语之境”,以各自独特的创作语言构筑起一个充满想象与诗意的视觉空间,在彼此交织的艺术叙事中展开一场跨越现实与幻想的对话。

绵引展子以和纸与油性粉彩为媒材,常借由植物与人物形象的融合,构建一种超现实的图像,探索“自我”在他者视角中的变幻。金丸悠儿混合麻布的碎片、英文剪报等材料,反复覆盖鲜艳而柔和的颜色形成干燥而迷离的质感,巧妙地把异国风情和乡愁融合成一起,构成迷人的世界。

在《物语之境》中,绵引展子和金丸悠儿以植物与动物为引,以自我与记忆为线索,铺陈出一个开放而多维的叙事场域。他们的作品并不突出明确的故事线,而是在材料与形象之间,唤起一种难以言喻却能被感知的精神联结。在这里观众将踏入一个由图像构建的隐秘国度,植物静默绽放,动物轻舞低语,风穿行其间。

掌心宇宙

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 7月19日-10月19日

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的全新个展“掌心宇宙”,将让观众充分感受艺术家如何把声音、色彩及流动图像共冶一炉。

皮皮乐迪一直探索录象的可能性,以另类视觉呈现现实和理想世界、人类在大自然的地位,以及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关系。她的作品邀请观众以全景、特写,甚至走进身体内部,从内到外等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同时让观众透过身体更清楚了解录象的视角。艺术家尤其关注身体外部与内部之间的联系,特别着迷于连接两者的中介或界面,如摄像机镜头、皮肤、眼膜等。

作为皮皮乐迪·里思特自1985年起持续至今的创作,《天真的收藏》已在世界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收集和展示。《天真的收藏》也面向公众征集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透明材质塑料制品。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地点:北京泰康美术馆

时间:7月13日-11月2日

上海美术电影《大闹天宫》曾经影响过宫崎骏等动漫大师,这场展览不是过去式的文化现象,而是现在进行时的文化现场。

展览系统梳理上海美术电影的发展史,呈现上海美术电影独特的创作体系,全面展示了其对于社会生活、当代文化的影响与塑造。展览设置“序厅”“绘动之旅”“经典巡礼”“媒介探索”“当代回响”五个单元,通过1500余件文献、模型、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展品,介绍《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金猴降妖》《葫芦兄弟》等经典名作,复原动画(手绘)、木偶、剪纸、折纸四大片种的摄制场景、道具。深入动画制片的幕后,了解不同媒介下美术电影的独特工艺、技法,进而诠释上海美术电影创作体系的美学精神,追寻美术电影人创新活力的源头。

美术馆还将在每周六的“童年放映厅”播放经典动画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