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反“内卷式”竞争冲锋号吹响,不仅包含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还涉及民企占比较高的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成为国家层面给出的反内卷政策新信号。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主持召开的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明确,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曝光了6起内卷典型案例;反不正当竞争法也于近日完成修订,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区。图片来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钢铁、水泥、电池、塑料加工等多个行业协会也陆续发起了反内卷号召。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行业阵痛期,光伏企业都深刻理解政策层治理低价竞争、推动产能优化的决心,这为技术领先企业创造了结构性机遇。
多位专家分析,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矛盾的关键举措。除了传统产业,我国一些新兴行业也深受“内卷式”竞争困扰。与上一轮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此次新兴产业民企占比更高、吸纳的就业更多,本轮反内卷政策要循序渐进、因业施策,妥善应对结构性就业压力。
反内卷呼声日益强烈
从去年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竞争,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再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反内卷呼声日益强烈。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同日,《求是》杂志刊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下称“《求是》文章”)。《求是》文章称,“内卷式”竞争将各类主体禁锢在低价低质、没有效益的竞争中,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扰乱了市场秩序,任其发展将贻害无穷。
《求是》文章特别提到,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整治,不仅会损害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阻碍企业“走出去”,也将迟滞我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及时有效加以整治,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分析,造成当前内卷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消费和收入预期下降使得市场对价格更加敏感;二是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外部压力,产品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优势的模式受到外部制约。
“内卷式”竞争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也对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产生了影响。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称,“新三样”行业中民企占比更高、吸纳的就业人数更多,继而导致本轮反内卷政策实操性难度或高于上一轮,针对不同行业可能要采用不同的政策发力方式。民营企业占比较大的供需失衡行业可能更倾向于采用政策鼓励、行业自律协会发力等市场化机制鼓励行业实现供需均衡。
当前,反内卷也有了更多制度性和法律安排。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具体措施。
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要综合运用公告、指南、提醒告诫、行政指导、成本调查等方式,推动经营主体依法经营,防止以低于成本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反不正当竞争法日前完成新一轮修订,新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修订的主旋律是反“内卷式”竞争,体现出明确的政策导向意义,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法律条款,需要制定和修改有关配套制度,细化相关的认定标准和举证规则。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了一条针对平台经营者的新规,要求“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为遏制“内卷式”竞争提供了制度工具。
光伏一把手们座谈反内卷
7月3日晚间,“工信微报”突发消息称,工信部当日召开了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该座谈会由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
会上,14家光伏企业及光伏行业协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市场竞争、行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李乐成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宏观引导和行业治理,强化标准引领和服务保障,持续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述官微配图辨识出,与会的光伏企业或行业协会代表阵容重磅。光伏企业代表均为光伏产业链四大主链环节公司的“一把手”,包括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TCL中环(002129.SZ)董事长李东生、晶科能源(688223.SH)董事长李仙德、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高纪凡、隆基绿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晶澳科技(002459.SZ)执行总裁杨爱青、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等。
2023年以来,光伏上游的硅料环节因为供需失衡遭遇价格“雪崩”,进而导致光伏行业内企业遭遇“失血”。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在本轮震荡周期内,光伏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约七成。
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金社平评论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点名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存在价格战情况。
“光伏组件低至每瓦六毛多,百余款车型加入降价行列,储能系统中标价格屡创新低⋯⋯一段时间以来,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成为一些行业‘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内卷’之下,竞争失去节制,市场机制受到扭曲,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该文称,内卷背后,有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影响,有高标准市场体系尚待健全的影响,也有部分地方政绩观错位的影响。
“光伏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暂告一个段落。”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近期公开表示,公司正与另一硅料龙头通威联手,在相关部委的关心下全力以赴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产能整合。
“行业整合、严控产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光伏业及制造业想要破除内卷、穿越周期需要做的三件事。”天合光能高纪凡表示,部分企业的破产并不能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有采取大整合,从过去竞争局面转变成合作局面,才能解决光伏行业内卷的问题,“目前产业链上游的硅料已经开始了大整合,产业链中下游的拉晶切片、电池组件也即将进行大整合”。
多个行业积极部署
除光伏行业外,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其他新兴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与地产链密切相关的行业等,也都在积极反内卷。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紧急倡议,支持企业通过正常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接力发布倡议,呼吁全行业抵制“内卷式”竞争。
今年6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倡议电池行业强化产业链协同,建立协调机制;聚焦质量提升,应将竞争重心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坚守安全底线,共筑产业根基。
7月1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山东、四川两个水泥大省已先后发布7月错峰生产通知。
为整治当前钢铁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5月份表示,对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钢铁主业现金流为负,但粗钢产量仍在增长的6家企业予以提醒。
(工人在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一家钢铁企业的成品车间吊运带钢卷。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格局更加明显。中钢协数据显示,2025年1〜3月我国粗钢产量达25933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增幅为0.6%;而同期表观消费量23030万吨,同比下降286万吨,降幅为1.2%。
6月1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文章《维护产业链整体利益 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
文章表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单靠某一个行业难逃内卷困局。钢铁、汽车行业要立足行业自身,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无论是钢铁企业还是汽车企业,都必须认识到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源于行业利益,加快由“量本位”向“价本位”转变,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治理。
中金公司认为,钢铁行业内卷竞争问题尤其突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下,一方面导致企业放弃提升环保水平及产品质量,转而追求低成本,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损害优质钢厂效益,阻碍行业出清;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增产摊薄降低固定成本的策略反而使得行业供给过剩加剧,上游炉料进一步侵蚀利润,导致钢材产品价利齐跌,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
保护和包容市场正常竞争行为、反内卷,还要清理各种对市场进行扭曲激励的政策和制度,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等的执法力度,完善市场公共治理等。
他表示,我国的产业政策长期优先于竞争政策,进而导致一定的微观层面失序,因此,目前正处于一个时代的拐点,就是产业政策必须重新定位,让竞争政策走到舞台中央,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14家光伏企业召开了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称将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大宏观引导和行业治理,强化标准引领和服务保障,持续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是畅通经济内外循环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