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7-16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未来5年的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在AI定义汽车的时代,车企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全栈自研还是集成化、车企该如何选择?AI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大爆发,“汽车人”时代真的来了吗?汽车和机器人、汽车和飞机,技术差异和边界在哪里?飞行汽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还要多久?中国电动智能车正处于从“中国新势力”向“全球智能车企”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内卷与出海布局中“杀出重围”、走向世界?本期节目,我们专访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丨两说

这是一个车轮上的变革时代。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驱动下,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正处于历史性发展的窗口期,政策引导、市场重构和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历史性交汇。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不但要面对着市场洗牌深度调整与国内监管重塑的叠加压力,又需尽快在关税风暴不断升级的全球竞合与技术博弈中,开辟新路径。

这一多重压力与机遇的交织,塑造了行业当前的复杂处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未来5年的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在AI定义汽车的时代,车企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全栈自研还是集成化、车企该如何选择?AI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大爆发,“汽车人”时代真的来了吗?汽车和机器人、汽车和飞机,技术差异和边界在哪里?飞行汽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还要多久?中国电动智能车正处于从“中国新势力”向“全球智能车企”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内卷与出海布局中“杀出重围”、走向世界?本期节目,我们专访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

 

一、车企五年淘汰赛:行业格局如何演变?

目前国内车企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未来的行业格局又会如何演变?对此,何小鹏坚定地指出,这五年是中国淘汰赛的最后五年。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从目前的 50% 向 80% 乃至 90% 迈进,民营造车新势力凭借大量自研,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有望占据更强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以大模型为核心的 AI 正快速改变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汽车的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的充分使用是科技变化的重要体现,最终当前乘用车市场约 70 个子品牌将合并为少数母品牌,子品牌数量可能仅剩十几个甚至几个。

他表示,这五年对客户而言是利好时期,因为技术不断进步,用户体验持续提升,但价格未必上涨。在技术与政策的关系上,政策监管在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至关重要,市场洗礼虽会带来短期挑战,但很快会过去。在全球竞争层面,何小鹏认为,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再到无人驾驶,全球仅中美两国能做好且处于同一水平,中国在市场接受程度和发展加速度上更具优势,在 L2、L3 方面可能会超越美国。

 

二、AI定义汽车:车企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关于 AI 如何定义汽车及车企的差异化竞争路径,何小鹏认为,在 AI 时代,高算力芯片是车企在功能、性能、安全方面形成巨大差异的核心。他表示,下一个十到二十年,中国的汽车将转变为机器人,中国的机器人也将走进千家万户,而芯片是这一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基础。过去数十年,燃油汽车在动力和车身方面的变化放缓,但如今在软件和 AI 方面的变化正加速推进,未来十年,AI 汽车将像过去十年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实现 100 倍的增长,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他强调,为适应这一变化,汽车公司将越来越像科技公司,需加大研发投入,不仅依靠硬件或软件,还需以相当比例的 AI 驱动研发和管理。汽车需要类似人类大脑的系统,实现与人的沟通,而科技是第一变革力,在汽车领域,当科技占比达到 30%、50% 甚至 70% 时,自研的价值将远超集成,这是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三、具身智能化:汽车变身机器人?

对于汽车与机器人的融合发展,何小鹏认为,所有汽车公司和机器人公司未来都可称为具身智能电动化公司。他表示,机器人和汽车都属于具身范畴,汽车过去由化石能源驱动引擎,现在由电池驱动电机,而机器人和汽车未来都将由能量(电池驱动电机)和数据能源(驱动 AI 引擎)两种能源、两种引擎驱动实现具身变革。

他强调,汽车公司若具备全栈全域自研能力,则更适合研发机器人,因为两者约 70% 的能力同源,但若依赖集成研发则难以胜任。当汽车进入全 L3 阶段时,机器人也将进入全 L3 阶段,届时 AI 将在具身智能电动化领域产生巨大价值并形成高壁垒。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在商业、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发展水平约相当于 2012-2014 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大部分处于 L2 初阶(类似勉强实现自动泊车),都在向 L3 初阶努力,且其发展速度将快于汽车,而机器人研发的难点在于智能系统的构建,其硬件创新和复杂度高于汽车,因场景多、创新点多、集成度极高,需攻克全域技术才能正常运行。

 

四、“飞入寻常百姓家”:低空飞行将改变城市出行

在飞行汽车领域,何小鹏认为,小鹏汽车在该领域已有十几年的研发经验,其第一款飞行汽车可实现创造性折叠并自动收纳到汽车尾箱。他表示,该飞行汽车若在 2026 年量产,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厂商,因目前其它飞机制造商年销量均在 800 台以内,而飞行汽车的市场需求远高于此。其采用汽车的逻辑和成本控制,安全性超越直升飞机,能让家庭用户买得起、用得起、用得上。

他强调,飞行汽车也面临挑战,且与汽车存在双向技术融合,目前两者的技术边界尚不清晰,预计未来十年,低空飞行的飞机将改变城市间的出行方式。飞行汽车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远高于汽车,汽车安全标准为10的负5次方,飞行汽车目标为超过10的负8次方,但未达10的负9次方,其研发采用飞机与汽车的组合逻辑,测试飞机数量达数百台,与传统飞机研发耗时10年,仅 2-3 台测试机相比,成本因规模效应大幅降低。

 

五、中国车企出海模式如何选择?

对于中国车企的出海模式,何小鹏认为,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变化迅速,海外市场的挑战若能克服,将成为企业的壁垒。他表示,中国车企出海初期可采用 KD 模式,之后逐步向 SKD、CKD 模式过渡,最终实现完全符合目标国政策法规的生产。

他强调,许多海外企业进入中国的模式,未来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借鉴模式,合作共赢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六、供应链付款周期压缩:能否改变行业现状?

针对前段时间行业关心的车企供应链应付账款周期问题,何小鹏认为,经过行业自律和相关会议的推动,汽车行业上游供应商应付账款问题在下半年及明年会有所改善,但能否彻底解决取决于市场。他表示,科技企业需要合理利润支撑科研,若缺乏对未来的科研投入,企业难以长期发展,即便科技造车企业通过压款维持现金流,若不盈利仍难以为继。

他强调,越大、越强、越具科技属性的公司,越应具备社会责任感,行业风向的转变至关重要,只有企业间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共同生存。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7月16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7月19日周六晚22:00播出。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谁是下一个世界货币“顶流”?丨两说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136 08-27 13:13

风起低空:中国经济新引擎丨两说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

113 08-20 09:51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丨两说

从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到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再到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智能驱动新经济: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产业新纪元》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重塑中国制造"的深度对话。

92 08-12 13:38

当AI“看见”世界,商业的未来正在被彻底重塑丨两说

从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到北斗三号总设计师林宝军,从多模态AI先锋梅涛,到世界模型探索者申恒涛,再到中国计算机之父姚期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AI浪潮:重塑商业未来》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与未来商业”的思想碰撞。

503 08-06 14:48

新一代青年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丨两说

本集《两说》以“新一代青年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主题,特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奇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副教授贾开展开跨界对话。他们将讨论青年一代如何认知和使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又该如何调整帮助青年一代适应和引领这场技术变革?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会进一步压制青年一代的机会,还是帮助他们更好地释放潜力?

409 07-30 13:0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