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投资增速放缓但结构优化,下半年走势如何

第一财经 2025-07-17 20:12:11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杨志

展望下半年,一系列政策性因素的共同支持下,三季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回升。

由于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长持续放缓、房地产投资降幅持续扩大,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比1~5月回落0.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5.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放缓1.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7.5%,低于前值1.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

不过,在投资增速放缓的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绿色能源投资大幅增长。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下阶段,要深入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2.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3%,原材料制造业投资下降0.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6.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5%。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也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8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7.4%。

“两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6.0%。

随着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能源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2.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5.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力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增长22.4%。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投资增速波动和小幅回落,既有现实因素,也有深层次原因。现实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价格下行、企业竞争加剧,所以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从深层次因素看,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发展方式在转型,新旧动能在转变,传统行业投资相对来讲比较饱和,一些产能要出清。这些传统产业的调整在短期内会一定程度上加大投资增长压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展望下半年,在一系列政策性因素的共同支持下,三季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回升。同时,出口韧性或超预期。

重大项目投资支撑有力

今年上半年,“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重大项目发挥了带动作用。上半年,全国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8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与此同时,多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加快。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下半年有可能上调支持“两重”投资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和国企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额度也可能上调,这将给基建投资提速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近期房地产市场销售转弱,导致房地产投资对总体投资的拖累加大。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现在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在下降,房地产筑底需要一个过程,在筑底和转型阶段相关指标有所起伏波动是正常的,这也需要政策下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国社科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副主任王业强告诉第一财经,城市更新与“好房子”建设正逐步取代传统增量开发模式,有望释放年均8万亿元以上的市场红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