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音乐厅建成95周年,它的前身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由我国著名建筑师赵深、范文照设计,曾是全国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电影院和第一座音乐厅。建成之初,上海音乐厅内外及街区的氛围如何,7月18日起,可以到上海音乐厅四楼“乐∞空间”的VR体验项目去感受一下。
VR体验江南音乐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联合上海戏剧学院、科技品牌vivo推出,着重强调交互性和沉浸声。在40分钟的时间里,体验者将扮演一名记者,跟随意大利青年Alex的时光足迹,从当年的南京大戏院启程,加入到一段发生在老上海的故事中。
Alex偶遇泛黄的琵琶乐谱,穿越到 1930 年代。他化身为小提琴手,与演奏浦东派琵琶的上海女性苏婉清相遇。二人打破文化隔阂,融合东西方风格,携手创作音乐,共度一段老上海的美好时光。体验者将前往豫园九曲桥的园林景观和黄浦江畔的码头等处,见证Alex与苏婉清的约会。
在300平米的空间中,每场6名体验者。体验者可以在1930年代上海街头的小摊前与NPC小贩互动,来一场虚拟逛街;也可以在南京大戏院门前,拍下真人与旧景的跨时空合影;或是手提道具相机,即时捕捉散落在时空中的工尺谱碎片线索;还能亲手弹奏虚拟乐器,与同伴组队破译声纹密码。
制作团队邀请历史学者担任顾问,推敲百年前上海城市街头风光与市井状态。基于前沿摄影测量技术,团队对上海音乐厅建筑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化重建,通过海量高清影像采集,精准捕捉建筑内外风貌。对外部街区,他们也着重细节创作,小摊小贩和小物件都很真实生动。
vivo影像算法研究部算法首席工程师张华琪告诉第一财经,这个项目结合了高标准的街道、建筑影像采集,3D扫描和重建技术以及高质量的渲染,为让用户体验更有趣,不满足于静态的VR呈现,还在场景内的引导等方面下功夫,让体验者可以自在游玩。
随着情节的推进,体验者将聆听江南风格的中国民族音乐。上海音乐厅委约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创作了组曲《乐鸣东方》,这部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
为让体验者听到应用高品质沉浸声技术在现场播放的音乐,制作团队通过全球首创的VR与沉浸声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真实空间感的360°三维声场。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铁钟表示,项目对音乐的质量和听觉呈现特别重视,多次评测,不断优化。最终定为每场6人体验的规模,也是希望综合呈现最好的视听效果。
由南京百音声学技术团队部署的实时音源定位系统,采用14路水平环绕声道和8路顶部声道组合布局,与市面上VR体验项目一般使用头戴设备喇叭扩音等方式相比,音效提升明显,丝竹颤音萦绕耳畔,恢弘声浪自不同高度倾泻而下。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表示,除了把名家名团带到上海之外,音乐厅还希望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份存档,《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运用VR技术给大家呈现百年前上海的风情,让游客和市民可以一起参与到城市记忆留存的过程中。
下半年演出发布
与《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同期开幕的还有两个驻场项目,包括主厅舞台7月17日至31日的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第六轮演出、7月5日起在B2音乐立方启动的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演出。
上海音乐厅2025年下半年音乐演出项目也于本月初发布。10月、11月,指挥家哈里·毕克特与英国合奏团将上演音乐会版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指挥家铃木雅明将率日本巴赫古乐团首度访华,两支古乐名团将献礼亨德尔和J.S.巴赫诞辰340周年。12月的mini音乐节将由鲍罗丁四重奏连演三场,曲目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代表作,以此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
将于下半年登陆上海音乐厅的艺术家和团体还有钢琴家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夫、皮埃尔-洛朗·艾马尔、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大提琴家秦立巍,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铜管组、柏林爱乐弦乐五重奏、牛津大学合唱团、爱沙尼亚爱乐室内合唱团等。深受上海音乐厅观众喜爱的本地音乐团体自得琴社、上海评弹团等也将继续登上舞台。
“家庭美育课堂”将在7至12月推出《“看”出来的艺术感知力:一个音乐家爸爸的看剧攻略》《音乐是“玩”出来的?一位科技公司CEO的音乐育儿之路》《琴弦里的上下五千年:传统乐器启蒙你做对了吗?》等主题专场。
《若干举措》注重激励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设立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快速通道,保障优质内容创作合规健康持续发展。
上海史前文化从距今6000多年前开始,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这一发展历程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区域基本同步。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市场增长显著,上海等主要口岸城市表现突出,入境游客数量和离境退税销售额均实现大幅增长。
今年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口冷链肉类124万吨,在全国的占比超4成;上海海关共签发进境肉类检疫许可证5718份,同比增长31%。
港股腾讯音乐市值超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