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集结大V、UP主,锚定优质内容创作:上海是懂“聚变”的

第一财经 2025-07-17 21:40:49 听新闻

作者:宁佳彦    责编:谢涓

上海针对全球创作者出台的“沪九条”政策,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吸引了众多大V、UP主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现在区里有具体举措了吗?”“我想找一个办公室,应该联系哪位?”这两天不少内容创作者都来询问第一财经记者,希望能亲身体验“沪九条”的利好。

“沪九条”,是对《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的简称,针对全球创作者,“沪九条”给出了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一系列政策。众多大V、UP主对此纷纷点赞、响应热烈,在内容创作者群体中实现了“政策有感”“传播无界”。

7月17日,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正式亮相,也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具体的支持。

“我们做财经内容,现在向视频转型,自己搭建场地的话使用效率并不高,因为可能一周就拍几次。如果有园区有一些共享的设备、拍摄场景,能实现很大一部分的成本节省。”全网粉丝超2000万的“饭统戴老板”对这次“沪九条”里的产业配套服务非常感兴趣。

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空间”

“上海是第一个推出对内容创作支持一揽子政策的一线城市,我和身边的内容创作者们对此都非常关注,会做城市之间的对比。我们很想了解入驻集聚区的规则、标准和可以给到的使用面积。”全网粉丝500万的汽车科技UP主“所长Wy”合伙人白哲睿告诉第一财经。

吸引这些外地内容创作者的杨浦区创智天地6号楼的“V聚场”和黄浦区九江路69号的外滩FTC里,配备了专业摄影棚、配音室、特效制作中心等多种设施,集办公、培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创意创作的新舞台。

V聚场运营团队成员告诉第一财经,除了为内容创作者们提供空间服务,运营团队还在同步筹备很多其他工作,“有企业表示想接洽创作者商谈宣传工作,也有科技创作者想和周边的企业对接”。

全网粉丝数超2000万的电影评论“独立鱼”创始人鱼叔,是对办公场地感兴趣,他表示会进一步了解公司同事们的居住情况,再考虑是否搬迁公司位置。“内容创作者能聚在一起也蛮好的,有一个交流的氛围,像产业园,也有点像一个群,会有更多的交流。”

对这一点,粉丝量逾350万的新民晚报“网红记者”晏秋秋也非常认可,“同在一个物理空间,如能在当中产生思想碰撞有利于我们形成新的认知”。

依托黄浦和杨浦两区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能匹配两区现有核心产业和头部平台的综合优势,为政策落地和集聚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沪九条”也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产业链优势环节,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杨浦从“免、奖、服、投、补、管”六个维度推出18条措施,打造支持政策的立方体,紧密对标全市部署,立足区域“大学+大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联动发展在线文娱、直播经济、创意设计、数字贸易等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产业生态。

“一句话,市里政策全都认,区里努力再升级。”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表示。随着“V聚场”的启用,杨浦区“大学—大厂—大V”集聚的“创新大三角”正在初步形成。

黄浦区除了提供内容创作空间,还将设立政务服务点和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促进中心,提供市场主体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网信服务、版权确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并建立创作者合法权益保护快速通道,加大原创内容保护力度。

黄浦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陈萌说:“黄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内容创作者营造创意氛围,构建创作空间,落实生态服务。我们通过‘给空间、给场景、给资源’,全方位培育优质内容创作者在这里扎根、交融、绽放。”

北京知外文化有限公司主要是基于小红书和知乎的MCN机构,内容营销涉及3C数码、大健康等行业,签约的知识创作者有1400位,年营收约为3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创始人汪丽娜告诉第一财经,创作集聚区的场景落地,可以推进更多的线上优秀创作者在线下聚集。视频号、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有着许多专业领域的创作者,他们平时在各自的行业积累经验,通过内容创作平台,可以将专业人士的知识生产力,匹配上相适应的行业领域,促进线上、线下的专业相融合,达到创作者、平台乃至集聚区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谈及版权内容创作的出海方面,“沪九条”以及黄浦区推出的政策,她认为,涵盖到知识产权方面能够为创作者们带来很好的赋能。

给内容创作者身份“认可”

作为内容创作者,获得粉丝们的喜爱和关注是一种认可,但还有一种认可来自家人和社会。

小红书博主夏萌人已经有了超十万粉丝,她告诉第一财经,“我对社会身份认定完全无所谓,但我爸爸和我舅舅对别人提起我的工作时,还是会说我在上一份工作中。”

这是对内容创作者身份认知的一个缩影。“和长辈聊起来,他们总不觉得我现在的这份工作是一份职业,这次‘沪九条’是对我们身份的认可,给到了非常好的身份认证。”白哲睿说。

“如果是个人创业,甚至可能拍视频、剪辑都是一个人完成,会缺少一些和社会的连接感。和同行在一起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中人’。”鱼叔说。

本次“沪九条”聚焦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职业特点和成长路径,上海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性地完善职称评审通道和评价标准,将优化职称评审服务体系,支持自由职业者、小微企业创作者等各类人才参加评审,加大典型人物职业成长故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这些政策对我们来说还是蛮有帮助的,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对于成本还是比较敏感的,特别是招募一些比较年轻的员工时,如果生活成本不足以支持他在上海立足,其实人员流动性很大。有了政策帮助解决生活问题,还可能有补贴,我们肯定想把政策用足。”饭统戴老板说。

这些政策也吸引了海外内容创作者的关注。凭借“City不City”走红互联网的保罗·迈克·阿什顿(保保熊)告诉第一财经,“每次人们看到有资金涌入都会很激动,何况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这打开了新世界的可能性,让原本无意于长期投入时间精力的人们愿意来做这件事。我相信多种资源与渠道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创作”。

此外,抖音、B站、小红书还将提供现金激励和流量激励,部分有奖项荣誉推荐和生态共建支持。比如B站,除了百大UP主等奖项,也将进行白玉兰奖、金鹰奖等行业奖项推选以及官方奖项(如中国科协)评选,让内容创作者在上海发展有“里”也有“面”。

(第一财经记者计亚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