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而美”法案:减税条款加剧美国社会不平等

2025-07-24 13:09:53 听新闻

作者:张宁    责编:蔡嘉诚

税收调整是“大而美”法案核心议程之一,但对绝大部分美国民众而言,减税却是“空头支票”。据测算,法案颁布后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将享受到近1万亿美元的减税福利,美国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每年将被削减1200亿美元左右。

(本文作者张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聂小成,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博连读生)

2025年7月,“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以218:214的微弱优势通过美国众议院,经过特朗普签署正式成法。该法案是特朗普力推的核心立法议程,内容涵盖大规模减税、调整联邦债务上限、增加国防支出与边境安全支出、削减社会福利等重大政策。

整体积极而作用分化

如果就美国当前政经环境,“大而美”法案尽管不是最优解,甚至不是次优解,但是仍然具备缓解美国一系列矛盾的举措适当性,可以认为是美国经济的“激素”。例如类似于制造业回流,缓和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矛盾,重构美国国债潜在经济基础等。但具体到人群和行业,则作用分化。

长期来看,“大而美”法案的激素效果如何充分利用并形成正向激励以及长期缓解风险,则是后续美国政府需要关注的。

减税条款加剧美国社会不平等

税收调整是“大而美”法案核心议程之一,但对绝大部分美国民众而言,减税却是“空头支票”。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法案取消小费税和加班税、增添老人与小孩税收优惠以及扣除国内汽车贷款利息,似乎民众正在享受减税红利。但法案在社会福利方面有所削减。除提高关税外,削减支出成为对冲财政赤字的手段,医疗补助申领、食品援助计划以及学生贷款政策的门槛均被拉高。美国民众因手中增长的财富而喜悦,却要将到手的财富用来维持生计。

据测算,法案颁布后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将享受到近1万亿美元的减税福利,美国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每年将被削减1200亿美元左右。看似对穷人阶层利好的小费免税政策难以抵免福利损失,且能享受到该政策的人群占比不高,大约12%的美国劳动人口能收到按小时结算的加班费用,而从事能够收到小费的行业的人数仅为400万,其中超过60%的工人收入不满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美国新能源行业遭受重创

“大而美”法案摒弃发展新能源,系统性倾向传统化石能源。法案新增联邦煤炭开采用地,并大幅削减开采油气的特许权使用费,设立十年内使原油日产量增加300万桶的计划,推迟对泄漏甲烷污染环境的天然气公司的惩罚期限,允许冶金企业享受生产税抵免。

在清洁能源方面,法案废除每辆电动汽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并限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税收优惠,取消核电支持政策,据测算美国近4500个清洁能源项目将受波及。此外据摩根大通分析,特斯拉将为此每年损失约12亿美元。

此举背后原因在于,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将传统能源视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另一方面,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度高,同时随着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增长,电力缺口是美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法案通过降低传统能源成本,试图以低成本吸引制造业回流,改善工人就业情况,并填补电力缺口。

债务上限再创新高,美债风险加剧

“大而美”法案大幅提高举债上限,美债市场或将面临供给激增和信用危机的双重压力。2024财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为维持政府运转并推动关键项目,法案将债务上限再次提高5万亿美元,短期看法案为政府财政“松绑”,但长期而言,利息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将从2024财年的13.2%继续增长,美国将面临“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财政赤字将利空美债市场,持续削弱美债信用基础。

在美债总量较高水平的背景下,政府举债增加将导致美债市场供大于求,美债吸引力下降,市场短期内难以消化债券供给,同时财政赤字累积和债务偿付能力不确定性的提升,使一直被视为“安全资产”的美债信用受损。

由“大而美”法案引起的涟漪或将通过供应链逐渐传递至全球。为应对复杂程度不断加剧的局势,我国亟需在供应链调整和外汇管理方面统筹把握。一方面,抓住美国清洁能源或将发展停滞的契机,加速推广光伏、风能等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落地,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抢占全球绿色产业份额。另一方面,适当调整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减少美债信用风险引起的损失,此外可拓展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机制,在未来美元信用持续削弱时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