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工业利润降幅收窄,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突出

第一财经 2025-07-27 11:25:31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黄宾

6月制造业改善明显,利润由5月份下降4.1%转为增长1.4%。

随着稳就业稳经济、“两重”“两新”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维持高位,工业利润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65.0亿元,同比下降1.8%。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8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改善明显,利润由5月份下降4.1%转为增长1.4%。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与5月份持平,工业企业营收持续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分企业类型来看,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091.2亿元,同比下降7.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330.4亿元,下降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23.1亿元,增长2.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89.7亿元,增长1.7%。

分三大门类看,1-6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294.1亿元,同比下降30.3%;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5900.6亿元,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170.4亿元,增长3.3%。

于卫宁分析,装备制造业营收、利润快速增长,支撑作用突出。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较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利润由5月份下降2.9%转为增长9.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支撑作用突出。

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汽车行业在车企促销带动销量快速增长叠加重点企业投资收益增长等因素作用下,利润增长96.8%;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金属制品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7%、12.3%、6.2%。

6月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相关行业利润快速增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1%、19.0%、17.8%;智能化、自动化产品生产加快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增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9%、12.5%。

此外,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推动相关行业利润增长向好,锂离子电池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2.8%、24.5%、22.2%。

今年以来,“两新”政策支持品类及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带动相关行业利润改善明显。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6月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1%、10.5%、9.5%。

与此同时,电子、家电、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6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21.0%、9.7%;行业链条相关的光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9.6%、16.9%。

于卫宁表示,下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也要看到,各项支持政策正在持续发力,各项改革举措加快推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谢少锋表示,下半年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与此同时,持续培育发展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展望下阶段工业利润增速走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表示,预计在 “两新”加力扩围的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的护持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压舱石”作用与引领带动效应将持续显现,行业利润增长面有望扩大,工业企业效益有望持续恢复向好。

华创证券指出,展望三季度,消费、投资等内需既定政策或进一步发力,数量因素或边际改善;同时,下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基数走低,叠加内需发力、前期财政资金逐步形成项目支出与实物工作量推动投资品需求,价格对企业利润的拖累或也有望收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