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卢布走过的一个半世纪,透视俄罗斯政治变迁

第一财经 2025-08-01 11:54:59 听新闻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当今,俄罗斯并不是主导性的金融强国,但在大宗商品交换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使卢布仍具有特殊的影响力。

卢布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不过在中文图书领域,尚无一本全面反映卢布发展历史的书。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俄罗斯、东欧和欧亚研究项目主任叶卡捷琳娜·普拉维洛娃的新书《卢布:一部政治史(1769—1924)》日前引进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所谓“货币即政治”,这本书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视角,以多学科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从叶卡捷琳娜大帝到列宁执政之间,卢布的背后,俄罗斯一个半世纪的兴衰。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等,都可能对卢布汇率产生间接影响    视觉中国图

一张纸币代表俄国

1769年初,沙皇俄国的第一张纸币发行。在这张黄色A8大小的宽边纸的中央,印有一段简短的文字,表明纸币的价值,并承诺用该纸币可以兑换“流通硬币”。1769年1月,沙俄开始进攻奥斯曼帝国,这张纸币上印有岩石和雄鹰图案,其上还压印了“战无不胜”和“和平与健康”两条“标语”,以宣扬“爱国”。

这第一版卢布的发行,公告了两家发钞行,分别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并说明了这两家银行是专门为管理这种纸币的流通和兑换而设立的。纸币上印有两名帝国参议员、一名银行行长和一位银行董事会成员的手写签名,确认了可以兑换成硬币的承诺。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中,第一版卢布的地位并不是很清楚,没有说明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金融品,“它既像一份请女皇的臣民积极参与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邀请函,又像一份君权独揽的宣言书”。

作者认为,卢布诞生的故事揭示了18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即如何协调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与帝国扩张和发展的金融需求。沙俄皇室当时并不像西欧国家那样,有成形的机制向国内精英借贷,为了融资,需要进行政治谈判。以铜币为抵押,发行纸币,成为国家内债的第一种形式。

卢布的上市,使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大臣们对货币的本质和君主的权利义务展开了争论,思想家们在探索如何从政治角度来构建关系,如何在不影响其财政手段的情况下,提高俄国作为法治君主制国家的政治信誉。他们提出的想法比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要新颖和激进,将臣民指定为支持纸币价值的贵金属储备的所有者,并将纸币描述为统治者对人民的负债。但在实际情况中,国家纸币银行的地位与这些崇高的理念相矛盾。由于过度发行,纸卢布相对于贵金属等价物和其他货币的价值急剧下降。

改革与对外扩张的工具

《卢布:一部政治史》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牵头组建学者团队完成翻译。该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作为统稿人,对这本书的内容所涉的宽广面向,印象非常深刻,“这本书不仅与金融学、宏观经济知识、俄国的历史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跟俄国所处的各历史时期欧洲政治环境和国际秩序的演变也关联很深”。全书反映了大国兴衰和崛起过程中,一系列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书中多个章节关注了俄国与波兰、奥斯曼、北欧诸国,以及西欧各大国的货币互动。在第三部分《黄金改革》中,还追踪了20世纪初卢布在中国东北的情况——俄国曾试图在中国东北推行卢布,配合其修建铁路、强租辽东半岛等行动。

拿破仑战争对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卢布体系的崩溃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这一时期金融法治与宪政改革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改革家米哈伊尔·斯佩兰斯基试图推动限制君主制的权力,促进金融稳定,但没有成功。

1839年,沙俄政府为了解决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造成的混乱,启动货币改革,结束了纸币时代,引入了以白银为基础的“国家债券”。改革家叶戈尔·坎克林将尼古拉一世的政治原则转化为货币政策,实施新的改革。货币在当时俄罗斯与波兰的关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逐步引入卢布,波兰在金融上开始被“俄国化”。

19世纪70年代,西欧已经改用金本位制,但在当时的俄国,保守派并不支持加入西欧货币体系,1877年与奥斯曼帝国再次发生战争,也打断了俄罗斯国家银行积累黄金、准备推进改革的努力。之后,著名的金融改革家谢尔盖·维特出场了,他增发纸币,用于在广阔国土上修建大型基础设施、迁移农民开垦远方土地,对边境地区实施经济掠夺。

维特认为,金卢布是实现帝国扩张目标更好的工具。他驯服了曾经阻拦改革实施的新闻界,控制了公众舆论,以保障金本位制实施的社会环境。向黄金过渡确保了卢布的汇率不会不断波动,并增加了外国资本的流入,但也凸显了政治上的风险:卢布的地位和俄国的信誉开始与黄金储备强挂钩。

与危机时期能暂停货币可兑换性的其他国家不同,俄国无法在不危及其海外借贷和偿债能力的情况下放弃金本位制,在历经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一战、二月革命等一系列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后,在国际上屡次战败、国内日益动荡的俄国,金卢布终于一步步走向终结。

大国秩序下的一宗线索

华东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提到,每一次国际秩序的重大变更,都伴随着主导性大国间金融、货币关系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当今,俄罗斯并不是主导性的金融强国,但在大宗商品交换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使卢布仍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卢布保持自由兑换,与其长期处在西方严苛经济制裁和复杂国际安全形势之下所要应对的波动之间存在着张力,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值得进一步探索。

万青松认为,俄国怎么通过学习当时欧洲比较先进的金融制度来助力本国的发展,在实践当中走了弯路时如何应对,国内政权更迭、政治制度轮替与货币的关系,历次改革中不同派别立场的改革家怎么扮演角色,等等,有很多问题是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深刻启发的。

很多读者可能会以俄乌冲突等当前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为背景,尝试去理解卢布的历史和现状。万青松提到,在俄国历史的战争—改革周期里面,卢布的影响是非常鲜明的,比如在改革的时候会把货币作为一种推进国家发展、增强国力的重要工具,而在国家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对外战争的发动也是在检验改革的成效。

当前的俄乌冲突中,也可以看到对卢布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半年,卢布从拜登时期的不稳定,慢慢地又坚挺起来。每次特朗普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表态,卢布汇率都会有所表现。俄罗斯在推动货币国际化突围的过程中也尝试了很多办法,包括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卢布结算、推动数字卢布等金融工具的应用。以卢布为切口去观察俄罗斯,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卢布:一部政治史(1769—1924)》

[俄罗斯]叶卡捷琳娜·普拉维洛娃 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2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