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一则公告让广东省佛山市备受关注。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佛山市顺德区更是今年以来国内最早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的地区。据《人民日报》7月30日报道,中国今年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是来自顺德区的乐从镇。
8月1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乐从镇了解当地疫情现状。该镇最近发布了《关于免费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筛查工作的通知》,在网上引起关注。
在从广州前往佛山的出租车上,司机提醒第一财经记者要注意防护,穿上长袖衣服。
不过,当记者抵达佛山后,一路上看到这里一切如常。街上人来人往,许多市民甚至穿着短袖短裤在路上行走,生活仿佛没有受到基孔肯雅热的丝毫影响。
感染科住满了基孔肯雅热患者
几天前,68岁的陈守学如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里忙碌着,却浑然不知危险正悄然降临。他不知道在何时何地被蚊子叮咬了一口,起初并未在意。然而,没过多久,被叮咬的伤口处开始出现皮疹,紧接着,他便发起了烧,手指关节和膝关节更是传来剧烈的疼痛,走路时“整个人都是摇摆的”。
身体的不适让陈守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赶忙前往佛山一家诊所就诊。经过验血等检查,他被确认得了基孔肯雅热。
7月30日,陈守学被紧急安排到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3天后的8 月1日,他便康复出院了。他向记者展示的收费单显示,这3天的住院费共870元。费用主要是化验、检查等花销占大头,西药只有一瓶乳果糖口服液,费用是20余元。这些费用,均由陈守学自付。
身材矮小的陈守学来自四川省,操着一口四川方言。为了生活,他来到佛山,在建筑工地里打零工。他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不幸被基孔肯雅热“盯上”,前两天也住了院,目前尚未出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向媒体介绍,针对基孔肯雅病毒尚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为主,如发热,可以按需服用退烧药;关节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多数患者病程在7天以内,出院需要满足症状消失、核酸转阴等要求,极少数高龄患者需结合核酸结果延长观察时间。
在乐从医院,像陈守学这样的患者还有不少。8月1日下午,当记者来到该院感染科一区时看到,里面有多名安保人员在看守,走廊内外都安装了固定的纱帘、纱门,病房内统一悬挂着蚊帐。病房里住满了基孔肯雅热患者,原本宽敞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
由于患者数量众多,病房不得不临时增加了床位,甚至还有男性患者临时住在走廊上的病床上。一名医护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院感染科一区二楼目前还有3名女性患者床位。
在感染科一区抽血留观区,里面有十余名患者正在排队抽血检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患者,主要是被蚊子叮咬后来到这里进行抽血等检查,检查结果一般需要几个小时。
据白红莲介绍,多数合并发热、皮疹、关节痛的市民,会先前往发热门诊或对应专科(皮肤科、骨科等)就诊。接诊医生若考虑患者存在基孔肯雅热风险,会立即开具血清检查单,快速辨别并安排核酸检测。患者抽血后需在留观区等待结果,阴性者可离院,阳性者则会被转诊至感染科安排住院。
记者在乐从医院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得知,除了感染科一区,该院住院部还有部分基孔肯雅热患者。据急诊室一名医护人员介绍,目前医院住院部尚有床位可以接收基孔肯雅热患者。该医院人员同时表示,如果医院没有足够的床位,会将患者安排到佛山市其他医院。
另据当地镇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当地医疗资源是足够的。
基层防疫任务重
确诊病例在逐日增加。据佛山市顺德区卫健局最新数据,近几日,顺德区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其中,29日确诊病例408例,28日确诊病例357例,27日确诊病例323例。确诊病例呈现上升趋势。
基层防疫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着。8月1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来到距乐从医院数公里外的乐从镇沙边村居委会。走进居委会大厅,十几箱蚊香整齐堆放,一派备战蚊虫的景象。进入办公室,只见墙脚下燃着蚊香,桌上摆放着驱蚊花露水、防蚊喷雾等各类防蚊用品。
当天下午4时左右,正值蚊子较为活跃的时段,沙边村原计划展开一场防疫消杀行动。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数十名消杀人员准备向蚊子发起“进攻”时,外面突然刮起一阵大风,紧接着淅淅沥沥的雨落了下来,消杀行动被迫取消。
在沙边村驻点的乐从镇政府相关部门多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消杀工作最怕遇到下雨天。因为一旦下雨,消杀药物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作用。而这些天来,佛山频繁下雨,给消杀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就在昨天,消杀工作刚刚完成,就又碰上了下雨,前期努力几乎付诸东流。
而下雨带来的麻烦远不止于此,让基孔肯雅热疫情工作人员更为头疼的是,下雨过后,他们又得再次深入楼宇间隙、地下室、天台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再次清理积水,防止蚊子孳生。这种反复性的工作,让防疫工作人员感到“有点累”。“昨晚直到10点钟才下班。”有工作人员说。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潜伏期为1-12天,3-7天较为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多为轻症,对症治疗即可。由于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暂未发现人传人病例,因此遏制疫情传播的重点在于防蚊灭蚊。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介绍,南方部分地区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
就在佛山市启动响应的第二天,7月30日,乐从镇沙边村民委员会“和美沙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全镇范围内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免费核酸筛查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为尽早发现潜在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及时切断疫情传播链。7月29日至3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免费核酸筛查工作。
这则通知一经发布,便在网上迅速引发了广泛热议。人们纷纷猜测,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开展这样的免费筛查?是疫情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了吗?
针对这一情况,有乐从镇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发布该通知主要是考虑到部分居民存在这样的顾虑:他们担心自己感染了基孔肯雅热病毒,然而一方面不想前往医院做检查,另一方面又害怕检查会产生费用。所以,当地才作出这样的安排,而且此次筛查并没有强制性。但他同时坦言,通知的确容易引起外界的误解。
很快,通知就“下架”了。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紧张,通知也引发了诸多讨论,甚至一些外地人因担忧疫情而临时退订了在当地的酒店客房。然而,在乐从镇等佛山乡镇采访时,记者却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淡定”。当谈及基孔肯雅热病毒时,有当地居民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还不是和往常一样喝早茶?其他居民则表示,目前生活一切照常,只不过“点蚊香的时间更长了”。
8月1日,佛山市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关于加装纱门、纱窗的倡议书》,倡议“全区市民朋友即刻行动起来,家居门窗争取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睡觉时建议使用蚊帐……倡导全区出租屋房东主动为租户加装纱门、纱窗等防蚊物理设施。”
7月29日,广东省召开的疫情防控和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正处在集中攻坚的关键期,前期快速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做好防疫工作仍面临复杂严峻挑战。要坚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全面攻坚、持续发力,全力压倒疫情发展势头。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
医疗机构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攻坚行动将采取“七天七招工作法”,即家家户户点蚊香,家家户户挂蚊帐,家家户户装纱窗,家家户户清积水,家家户户清垃圾,人人出门涂驱蚊液。
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