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能源领域反腐持续高压态势。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7月以来官宣的能源行业接受审查调查的干部有14人,另有一名中管干部及一名省管干部被处分。
被调查的14人中,包括1名中管干部,9名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以及4名省管干部。被调查的中管干部以及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主要为原中国中化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志斌,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伏平,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春明,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等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退休并非“护身符”,上述多名干部中多半人退休后仍然被查。例如,中国海油集团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袁光宇在退休五年半后官宣被查;中国海油集团原总经理助理、中海石油炼化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董孝利在退休八年后被查;中国中化下属中国化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高级副总裁张翼飞在退休两年半后被查。这些人在所属系统均有三四十年不等的任职经历。
其中,石油石化系统是反腐主战场。上述被查及被处分的16人中,有3人来自中国海油系统,2人来自中国中化系统,2人曾任职于中国石油系统,还有1人来自国家管网集团系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文称,“石油、煤炭等能源行业因关系国计民生,其主要业务为国家所垄断。国家赋予有关部门能源项目审批权和大型国企垄断经营权,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国家能源安全。但相对集中的能源审批权和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权,很容易成为想要进入或涉足能源行业的企业或个人公关的对象,导致能源领域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
例如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月31日消息,袁光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经查,他搞钱色交易,退休后违规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违规任职;肆无忌惮“靠石油吃石油”,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揽、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就在两天前,中国海油系统内亦有两人同日官宣落马,分别是中国海油集团原总经理助理、中海石油炼化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董孝利,以及中海油物装采购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怀岗,后者任上被查。
2021年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同年4-6月,中央巡视组对中国海油集团开展常规巡视。2024年3月,中国海油集团原总经理李勇被查,此后至今,海油系统内至少已有13名管理人员落马。
印度的进口旨在确保印度消费者能够负担可预测的能源成本,这是全球市场形势所迫的必然选择。然而,正是那些批评印度的国家自己却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
已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原材料、有色金属、部分TMT的表现亮眼
楼剑锋认为,满足具备绿色溢价承受潜力的新兴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在发展环境上建立“公平竞争起点”,市场机制、行业标准、政策激励、消费者倡导等协同推进低碳技术商业化落地,或为破局之道。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海油首次布局哈萨克斯坦上游油气开发领域,公司称今年计划是在海外聚焦大西洋两岸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署。
海上勘探开发技术难度远超陆上作业。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如何实现今年上产4000万吨目标并保障桶油成本优势?在“双碳”目标下,又该如何参与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