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旅行,除了“逛吃逛吃”,还可以有什么收获?
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包刚升来说,收获是探访美国副总统万斯长大的小镇时,听到老邻居们“吐槽”,了解到《乡下人的悲歌》一书里没有的最新状况。
对书评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来说,只要自己邂逅了、遇到了、被打动了,就够了。
对第一财经编委、新闻中心总监应民吾来说,收获是在博物馆里看到某件文物,与日常阅读互为印证时,那种心领神会的愉悦。
8月15日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友谊厅,这三位嘉宾在“纸上行旅——第一财经年中人文书单发布暨主题沙龙”上,分享了他们对于阅读和旅行的所思所感。
活动现场,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还回应了不少读者的疑问:第一财经作为专业的财经媒体,为什么要坚守人文阅读领域报道?
在路上理解历史和现实
作为政治学学者,授课、写作之余,包刚升喜欢以自驾旅行的方式考察国内外政治历史。迄今为止,他在美国自驾达8000多公里,在国内自驾达3万多公里,今后还计划去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自驾考察。
2019年,包刚升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第一次以自驾的方式考察美国。他设计的线路是著名的“建国之旅”,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是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1620年,五月花号带着102人,从英国漂洋过海抵达普利茅斯,这些抵达者签署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站在普利茅斯海湾边,看着浩瀚的大海和过往的船只,包刚升很是感慨,临走前专门买了一艘五月花号的模型带回上海。
今年上半年,包刚升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间隙,也考察了美国多地,包括硅谷,以及“铁锈地带”。他见到大量废弃的社区住宅、工厂,也见到安娜堡、匹兹堡这些城市的复苏。包刚升还专门去了万斯长大的地方——俄亥俄州小城米德尔顿。在2017年中文版《乡下人的悲歌》中,万斯形容这里“就像是美国工业辉煌时期的一处废墟”,“在中央大道和主街交汇的心脏位置,一眼望去,全是被遗弃的商店和被打破的窗户”。
到了小镇后,包刚升发现,那里现在已经是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当他在距离万斯家老宅大概200米的地点徘徊时,遇到两个美国老太太,她们很友善地主动上前攀谈。闲聊中,老邻居流露出对《乡下人的悲歌》的不满,觉得万斯写得并不准确,当地生活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看不到未来。包刚升说:“现在这个地方复苏了,邻居们看法不一样了。20多年前,万斯写作的时候可能就是那样的状况。”
2021年到2024年,包刚升还在中国进行了3万公里的自驾考察。他说,到了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他才真正理解汉武帝开拓西域的意义,以及当时的开疆拓土如何给中央财政造成极大困难。待到把关中、函谷关、潼关都走遍,他才知道秦汉统一中国时军事活动面对的地理条件。“我重点考察中国历史地理战略要地,不仅可以帮助我理解历史,也可以帮助我理解今天的中国在塑造过程中,各种重要因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资深爱书人眼中的旅行文学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是一位资深爱书人,也是豆瓣上的知名书评人,平均每月阅读23本书,工作之余,她平均每天有两小时会完全放下手机,专心看书。
马凌是第一财经人文图书项目的专家评委。近几年,第一财经评选年度人文图书时,专门设有“行知”这一类别,关注作者抵达现场的旅行考察写作。马凌说,游记其实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文体,只是过去交通不便,绝大多数人无法出门,只能卧游或者梦游。最近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人对旅行产生兴趣,走上旅途,行知类书籍开始更多地涌现。
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是打开中国读者视野的作家之一,他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江城》等都有广泛影响力,马凌说:“他用我们比较熟悉的新闻写作的方法行走、观察和记录中国社会,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够勾画出一个时代的画像。”
近几年,在国内图书市场较为疲软的情况下,旅行文学出版成为难得的亮点。著名旅行作家、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的“行走文学三部曲”《念念远山》《荒野之境》《古道》销量很好,由此还带动了一批经典旅行作品重新出版。比如去年,光启书局就出版了美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欧文·拉铁摩尔的《下天山:亚洲腹地之旅》。这本书写于1927年,为20世纪初的新疆留下珍贵历史记录,上市之后好评不断,入选第一财经2024年度十佳人文图书。
马凌认为,总体而言,行知类书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的旅行纪实,学者把学术研究与旅行中的观察、考察融合在一起;另一类是报道性的旅行纪实,比如青年作家柏琳的《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在2025年的行知类新书中,马凌非常推崇《太阳的阴影:深入非洲的旅程》,形容这本书“有震慑力”。
波兰记者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在非洲工作和生活很多年,对非洲的描述从1958年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所有我所知道的非洲大事件都在里面了,加纳独立、乌干达独裁、卢旺达种族屠杀、苏丹饥荒、埃塞俄比亚政权易手等,作者的个人感受也写得特别好,折磨他的疟疾和肺结核,他害怕的眼镜蛇和大蟑螂,沙漠中有人跟他分享最后一袋水时(体验到)的那种善意,我看了这本书就总结了三个词:同情,同情,同情。”
马凌说,同样是写非洲,美国作家海明威写过《非洲的青山》。相对而言,海明威对非洲就是简单的自然崇拜,“《太阳的阴影》是摇晃着、颠簸着走进了非洲的心里”。
当阅读与文物产生交互
应民吾喜欢历史,旅行的时候,他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有特色的博物馆,当日常的阅读在博物馆里得到文物的印证时,精神上的共鸣让他感到满足。
应民吾印象很深的是在美国加州旅行时,在盖蒂艺术中心,一幅并不出名的油画引起了他的注意。画中是15世纪威尼斯一艘新船下水的场景,船身上环绕着红绸,场面庄重热闹。“当时一看到那幅画,我就想起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中的《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书里也写到新船下水,但是这些历史细节究竟怎么回事,我不是很清楚,看绘画的时候一下就明白了。”
旅途中,应民吾还喜欢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与历史人物“相遇”。护国运动中,唐继尧是蔡锷的副手,蔡锷去世后,唐继尧成为滇系军阀首领,堪称“云南王”。2018年,应民吾去昆明旅行时,专门寻访与唐继尧相关的历史建筑,比如他担任过教官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大学由他创办,里面的很多建筑还都是办校时的模样。
应民吾还探访了唐继尧的墓,位于圆通山上,在昆明动物园里。到了现场他发现,墓地不仅面积大,保存完好,气势也宏伟壮观,有十多米高,墓道两侧有石狮、华表,墓碑前立有14根欧式廊柱,廊柱间嵌镶着8块大幅碑刻,写着唐继尧被推为护国军务院抚军长的文书,大总统黎元洪的授勋令等内容。
唐继尧虽然是军阀,但他的墓地历经沧桑也得以完好保存下来,应民吾说,能在旅行中看到这样一段历史,非常幸运,“通过旅行和阅读,我们也可以对历史人物有客观评价”。
人文阅读的长期主义、理想主义
第一财经年度人文图书评选始于2017年,今年上海书展期间,首次推出年中人文图书。在上海书展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下,8月15日晚,这份人文书单正式发布。
2025第一财经年中人文图书十佳书目分别是:《全球史的九炷香:哪吒、龙涎香与坦博拉》《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代尔夫特的制琴师:维米尔和斯宾诺莎时代的音乐、绘画与科学》《幻想底尽头:穆旦传》《源代码:比尔·盖茨首部自传》《阿包》《太阳的阴影:深入非洲的旅程》《阿拉伯之沙》《寻找正确的单词:一个关于文学、悲伤和大脑的故事》《掉队的男人》。
“财经媒体,为什么坚持做人文阅读报道?”经常有读者发出这样的疑问。15日人文书单发布现场,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作了回应。他说,从2004年创办《第一财经日报》开始,第一财经就设立人文版面,当时这样做,是向国际上领先的媒体学习,世界一流财经媒体都有人文报道。书籍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第一财经专门开辟版面报道阅读与出版。
2017年,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不少报纸和杂志都陷入转型困境,“很多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永远不会变的、坚固的东西很快就消失了。”那时,大部分媒体把阅读栏目取消了,第一财经却逆向而行,把阅读周刊作为专门版面固定下来,每周五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同时发布在第一财经网端平台。目前,第一财经也是国内不多的进行阅读深度报道的媒体之一。
坚持阅读与出版报道,看重人文社科阅读的价值,杨宇东说,如此选择主要是基于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判断,“经济高速发展时,全社会都在拼命致富‘搞钱’,但是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人文社科内容的需求又会回归,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人重新喜欢阅读,回到电影院、剧场的原因。”
“改革开放之后获益的这一两代人,人生几乎没有经历巨大的冲击。以前很多人觉得,自己认真创业、认真劳动就可以过正常日子,甚至可以收获比较好的结果,但是这几年经历了国内外各种大事件之后,很多人意识到大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愿意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关注政治、历史、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文学。”
“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长期主义、理想主义,需要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常识,这些内容在短视频里不可能找到,只能在书籍里,“杨宇东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财经非常有必要坚持更多的人文、社科报道,“其实这些年来一些很成功的企业,核心就是抓住了人性,穿透了人心。”
2025第一财经年中人文书单发布得到中信书店支持,8月15日至8月19日,中信书店泰富广场快闪店、中信书店·江湾里店,都将展示书单的详细内容。
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3日~19日举办。本届书展首次设置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
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按照一般情况,判决书或将于18时上载至香港法院网站。
2025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将于8月12日开幕,今年主题为“流变与转化中的古典”。
2025上海书展门票开售,提供日场和夜场票,并首次推出与文具、展览及地铁联名的特色票种。
礼来GLP-1药再添新适应症 联合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