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探寻收缩型城市鹤岗之变的“五重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8-21 16:54:56 听新闻

作者:鹤正言    责编:任绍敏

短短十年间,鹤岗的城市治理与发展,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宜居的三大跨越。

黑龙江鹤岗市,百年煤城。当“资源诅咒”来临时,一度深陷矿业经济凋敝、矿山千疮百孔、矿城残破不堪、矿工生活艰难的“四矿”困局,步入收缩型城市行列。在新时代东北振兴开启新程大背景下,面对“无煤活不了、有煤活不好”的窘境,鹤岗以“小投入撬动大产出”的智慧,在产城融合、生态修复、文明跃升中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城市治理新路径,昔日“四矿”向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六城”加速迈进。

2025年,在鹤岗市120名受访者中,87%对其城市形象给予高度评价:35名新市民被当地宜居环境吸引,38名返乡游子(退休赴外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惊叹故土巨变,32名外来务工者(农工、建筑工人、自媒体人员)直言“鹤岗城市品质比房价更留人”。央视《蝶变满城景 打造公园里的家》等专题报道,更是将鹤岗转型突破涅槃重生的实践路径推向全国。

短短十年间,鹤岗的城市治理与发展,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宜居的三大跨越,这条蝶变之路在“六城”战略的指引下不断赋予新内涵。

一是把准“时”与“势”,关键词在“准”。鹤岗精准把握时代走势、发展大势和自身形势,面对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资金92.3亿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鹤岗城市骨架。近五年来,针对城市布局完成的实际,用“城市针灸”替代大拆大建,培育出“低成本生活美学”的独特城市IP。特别是将民生需求作为治理原点,改造沉陷区建公园,是因为市民渴望“推窗见绿”;整治占道经营建市场,是因为商贩需要“规范经营场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因为老人需要“上下楼方便”。这种“需求导向”,让有限的投入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融通“形”与“神”,关键词在“通”。鹤岗拒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始终坚持“形”“神”兼备发展哲学,通过贯通物质更新与文化滋养,推动“收缩型城市”展现出“扩张型生机”。在“形”上,向机制要效益,着力建立“建治管育”四位一体治理体系,为资源型城市破解“资金短缺、人力不足”治理困境提供了新选择。在“神”上,依靠自我内修,让矿区文化成为城市记忆、志愿精神成为城市符号、“鹤岗好人”成为城市标杆,为城市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三是协同“城”与“市”,关键词在“同”。鹤岗市的城市治理实践,紧扣“城”与“市”发展内核,以“同”破题,积极突破二元思维定式。市级层面立足“棋盘”定位,统一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六区作为“棋手”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依托域内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将购物、娱乐、休闲等城市功能有机嵌入特色产业布局。通过重构“城”的空间载体与管理保障,激活“市”的经济活力与发展动力,形成“城”为“市”筑基、“市”为“城”赋能的良性循环。

四是整合“统”与“分”,关键词在“合”。鹤岗的治理实践,本质是破解“政府包揽一切”的惯性思维与“基层自治乏力”的现实困境,通过“统”的精准引领与“分”的活力释放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在“统”上,市级层面强化系统整合,将分散的党建、综治、城管等力量重构为“全科网格”,实现资源调配“一盘棋”。在“分”上,注重差异化赋权,社区吸纳居民参与决策,楼栋微信群、“楼长”“单元长”等载体激发自治动能,使基层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治理”。这种“统分结合”的治理形态,实现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共生”、治理逻辑从“管控”到“赋能”、治理成果从“有限”到“共享”的效能。

五是激活“智”与“治”,关键词在“活”。鹤岗市以智慧平台体系协同发力为引擎,驱动治理模式实现从“数字化覆盖”到“数智化贯通”直至“数治化跃升”的转型。这套彼此支撑、高效协同的智慧治理平台,使分散的数据汇成合力,模糊的监管转向精准,繁琐的服务走向便捷,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将冰冷的数字真正“用活”,转化为治理的精度、服务的温度、发展的速度,让转型之“美”直抵民心。

鹤岗用十年特别是近五年的时间证明,城市转型的关键不在“大拆大建”而在“精准施策”,不在“巨额投入”而在“机制创新”,不在“短期见效”而在“长效续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审时度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提出战略要求,作出安排部署。未来,煤城之变必将迭代升级,鹤岗之“美”必将持续绽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