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与管理者开始以“她视角”重新审视公共空间,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一场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型。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黄浦江苏州河发展协调处处长 陈丽红,长期参与“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建设,推动公共空间从“贯通”走向“友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娄永琪,从设计创新与教育视角关注城市包容性发展;
今年的城发大会首次设立女性发展与城市未来对话会,对标联合国性别平等目标,引发热议。上述两位嘉宾,也参与了这场关乎“女性友好城市”的主题探讨。活动结束后,他们走进第一财经城发大会大放送中,就女性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展开深入对话。
安全感,是女性友好城市的底线
陈丽红强调,在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安全感是重要考量。她指出,24小时开放的空间必须让女性感到安心,一盏常亮的灯、一个清晰的落水警示标志、一套AED急救设备,都是城市对女性无声的关怀。她特别提到:“哪怕没人使用,但一直亮着的这盏灯,能给到大家足够的安全感。”

女性友好城市的五个维度
娄永琪则从理论层面构建了女性友好城市的评价体系。他提出五个关键维度:安全、服务便捷度、包容性、多样性以及参与度。在他看来,安全是基础,而最高层次的追求,是城市能否“最大化女性的潜能”。

女性特质,塑造城市的细腻与温度
陈丽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了女性在城市建设中展现出的特质。“共情能力,或者在倾听方面,女性更有优势一点”,这种特质在推动苏州河贯通等工作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方诉求,促成问题解决。
娄永琪观察到,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女性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专业力量。“几乎全世界的设计学院都是女生比男生多”,这反映了女性在城市创新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从“友好”到“共生”的未来图景
展望未来,陈丽红希望推动“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建设,让女性、儿童、老人都能共享城市美好生活。娄永琪则用“三态融合”描绘理想图景:心态上的尊重、状态上的完善、生态上的协同。他认为,当城市实现这三态的融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友好。

“女性友好城市”并非一个遥远的口号。
一座对女性友好的城市,终将成为一座对所有人都更文明、温暖、宜居的城市。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观看11月23日20:00第一财经播出的2025世界城市日特别节目。
2025“上海-东京”中日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聚焦韧性城市建设与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欢迎更多企业投资上海、投资中国。
登陆科创板的3家未盈利公司,都是“硬科技”企业。
本次论坛将集中发布多项成果,全面展示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的最新实践,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前瞻思路和解决方案。
拥有积极参与建设的市民及“听劝”的管理者,才能成就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