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超越预期的速度突破物理边界与产业壁垒,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驱动力。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级形态,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更催生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形态;同时人工智能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周期发展态势,创造新的经济周期。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凭借其产业基础、数据资源与政策创新优势,要站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引领新的经济周期。
当前,随着综合大模型功能升级和专业大模型的快速开发,人工智能正在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渗透。不但是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未来产业正在加快布局。据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贡献13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促进了生产要素重构: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后的第四生产要素。通过机器学习对海量数据的解析,企业可实现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范式转变。例如,长三角制造业龙头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供应链数据,将库存周转率提升40%。
人工智能促进了产业价值链重塑:AI技术推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在研发端,AI辅助药物发现平台将新药研发周期从5年压缩至18个月;在服务端,智能客服系统使金融业人均服务客户数增长3倍。这种重塑正在重构全球产业竞争力版图。
人工智能促进了就业市场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就业报告》指出,到2025年,机器将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创造9700万个新职位。这种创造性破坏要求人力资源培育向高技能、复合型方向转型,而长三角凭借其教育资源和人才集聚效应,正成为AI人才的培养高地。
这种全方位渗透正在打破传统经济周期的繁荣—衰退循环,催生出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周期。与传统周期不同,智能经济周期的特征在于:技术迭代速度超越资本折旧周期,形成创新—应用—再创新的正向循环;数据要素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推动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个性化定制生产取代大规模标准化制造,重构供需匹配机制。
长三角地区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其GDP占全国的24%,研发投入强度达3.2%,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拥有16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快速融合,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具体来看:
一是长三角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速。长三角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26%,为AI技术提供了海量应用场景。浙江省创造出产业大脑+智慧工厂的发展模式,不但是大企业,包括广大中小企业都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绍兴轻纺城通过AI设计平台将面料开发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这些实践证明,传统产业经过数字化改造仍然是智能经济的价值源泉。
二是城市治理数字化进程加快。作为全国首个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实施地,区域城市群正在构建城市大脑生态。上海一网统管平台整合50个部门数据,实现城市事件处置效率提升30%。这些场景为AI技术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是生活服务个性化场景不断丰富。长三角消费市场规模占全国35%,催生出丰富的AI应用场景。美团外卖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配送时效提升至28分钟;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集成200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这些创新正在重新定义人—机—物的交互方式。
要在新的经济周期中发挥引领作用,长三角需构建技术突破—场景验证—生态培育的闭环体系,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一是打造全球AI创新策源地。建设长三角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突破大模型、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组建跨区域产业创新联盟,在建设好G60科创大走廊的基础上,建立沪苏宁合、沪杭甬温科创大走廊,集聚创新资源。实施AI+科学计划,在生物医药、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
二是构建场景驱动的产业生态。发布《长三角AI应用场景白皮书》,鼓励三省一市开放应用场景,共同打造新应用场景。设立场景创新基金,对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给予研发补贴。建立场景能力评估体系,培育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是完善智能经济治理体系。制定《长三角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指南》,建立区域数据共享机制;推行沙盒监管模式,在自动驾驶、医疗AI等领域开展监管创新试点;构建AI人才评价标准,实施长三角AI工程师认证计划,建设专业人才高地。四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建立长三角AI产业地图,实现产业链跨区域精准对接;推行创新券通用通兑,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成本; 建设长三角AI算力调度平台,整合区域超算中心资源。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在争夺智能经济主导权: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构建技术壁垒,欧盟推出《人工智能法案》规范发展路径,日本实施社会5.0计划推动超智能社会建设。在此背景下,长三角需以开放创新姿态参与全球竞争:在技术标准层面,主导制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在数据流通层面,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机制;在伦理治理层面,输出兼顾创新与安全的中国方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渗透,长三角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将全面提升,区域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这种增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技术渗透实现的质量跃迁,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进入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周期。
站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关口,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长三角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做智能经济新周期的实践者,更要争当全球产业变革的引领者。通过构建技术—场景—生态的协同创新体系,长三角不仅能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将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中国范式。这场变革没有终点,只有持续进化的起点——当长三角的工厂、城市、生活全面接入AI神经网络时,一个更具韧性、更富创新、更加包容的经济新周期正在破晓。
(作者系宁波社科院院长)
点击查看长三角一周新政策、新动向
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
点击查看长三角一周新政策、新动向
这是《立法法》修改后长三角地区人大加强协同立法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点击查看长三角一周新政策、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