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300274.SZ)和德业股份(605117.SH)这两家主营储能和逆变器的企业,双双递上了营收净利双增的半年“成绩单”。
然而,亮眼的基本面表现并未直接反映在今日的盘面上。截至收盘,阳光电源下跌5.45%至97.01元/股,总市值为2011亿元。德业股份下跌3.15%至59.98元/股,总市值为542亿元。其中,阳光电源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位列Wind终端“近一小时最热”榜单前十位。
总体看,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实现营收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德业股份实现营收约55.35亿元,同比增加16.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22亿元,同比增加23.18%。
这两家企业的一大共性是,均以逆变器业务“起家”,并逐渐拓展至储能板块。光伏逆变器作为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
以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财务表现看,逆变器和储能业务均为各自公司贡献约75%的营收。不过,阳光电源在储能板块的“步子”迈得更快,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产品营收比重首次超过传统的光伏逆变器业务。
二十多年前,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起家。报告期内,公司的储能系统业务实现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营收比重40.89%;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实现营收153.27亿元,同比增长17.06%,营收占比35.21%。
德业股份稍晚一些从2016年开始布局光伏逆变器业务。以上半年财务数据看,逆变器是德业股份的第一大营收来源,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7.93%,较上年同期增长13.90%。储能电池包,是德业股份的第二大营收来源,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25.78%,较上年同期增长85.80%。
另一大共性是,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上述两家企业的“主战场”。
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在海外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实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占营收比重为58.30%。而上年同期,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为43.44%。
德业股份更甚。从国内外销售占比看,德业股份约七成的收入来自外销,即海外市场;约三成来自内销,即国内市场。从市场战略上,德业股份专注于挖掘新兴市场的应用场景,产品主要销往亚非拉、欧洲等市场。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海外销售已经逐渐成为国内逆变器厂商的重要销售方向。比如德业股份的外销收入主要来自于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出口,并且外销收入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欧洲是海外市场销售的主阵地之一。“欧洲市场去库存已进入尾声,市场需求逐渐复苏。”德业股份预计,伴随德国、英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家政策支撑、户用逆变器价格下降等因素,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有望回暖。
光伏逆变器市场近几年稳步增长。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预测,2025年至2028年,全球储能新增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
截至今日收盘,阳光电源总市值为2127亿元。
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竞争激烈程度超过了储能电芯环节。
2022年下半年至今,储能系统的价格已跌去接近八成。
杠杆资金重仓股曝光 阳光电源居首
“储能将是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板块。”林洋能源副董事长陆丹青表示,东南亚、欧洲和中东,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三大重点区域,其中欧洲是公司重中之重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