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中国石油(00857.HK/601857.SH)在港股率先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7%至1.45万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5.4%至840.1亿元。
公司上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情况还是在五年前的2020年年中。
业绩下滑主要受原油、成品油价格下降以及油气产品销量变化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八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中一半产品销量同比下滑,以聚丙烯、汽油、柴油产品为首;六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平均售价下跌,煤油、原油、柴油、汽油等跌幅居前,其中原油、柴油平均售价分别同比下滑12.3%、9.4%至3690元/吨、6213元/吨。
中国石油称,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宽松,国际原油均价同比下行,布伦特(Brent)原油现货均价同比下跌14.5%至71.87美元/桶,WTI现货均价下跌14.4%至67.6美元/桶。此外,受替代能源竞争加速影响,成品油市场方面,国内汽、柴油消费持续受抑制;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亦因国际油价回落下跌,生产利润处于低位。
在日前召开的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受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叠加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升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能源替代加速等影响,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同时下降,是继2020年和2023年后,第三次出现业绩同步下降。
数据显示,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7万亿元,同比下降2.6%;利润总额3810.3亿元,同比下降10.3%;进出口总额4414.3亿美元,同比下降6.9%。
受石油石化主要销售产品售价下滑影响,公司四大分部中仅天然气销售分部上半年经营利润同比上涨。另外三大业务部,油气和新能源、炼油化工和新材料、销售分部经营利润则分别同比下滑6.8%、18.9%、25.2%,至856.86亿元、110.56亿元、101.04亿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部贡献了上半年最高经营利润涨幅。公司通过优化资源池结构控制综合采购成本,同时拓展直销客户和工业客户,提升高效市场、高端客户销量占比,该分部上半年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0.8%至186.26亿元,逼近炼油化工和新材料、销售两大分部经营利润总和。
展望下半年,中国石油预计,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宽松,国际油价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国内成品油市场持续面临替代能源竞争,天然气市场需求恢复较快增长态势。
对此,中国石油称将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充换电业务规模化发展,加快“油气氢电非”协同发展。
据公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风光发电量同比大增七成达36.9亿千瓦时;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超五成;车用液化天然气(LNG)加注量同比增近60%,充换电量增长213%。
从8月26日24时起,汽、柴油下调幅度分别为180元/吨及175元/吨。
“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中国石化正加快加气和充换电网络发展。
天然气主要应用在发电、工业和城市燃气三大场景,据机构检测,今年夏天,中国国内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用气相对疲软,但城燃同比上升。
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认为,石油市场基本面依然强劲,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比上半年增逾200万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