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态势逐渐巩固,但仍不免出现波动调整的挑战时刻。在这样持续变动的行业形势下,凭借卓越的战略管理及市场应变能力,保利发展以强大的执行力赢得了复杂形势下的竞争先机,保持住了行业领先地位,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8月25日,保利发展披露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451.71亿元,坐稳行业头把交椅;同时,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维持盈利,凸显出其在市场调整期的韧性。
业内认为,在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向品质深耕和创新升级发展的过程中,保利发展作为财务稳健、实力雄厚的央企龙头,将继续凭借较低的融资成本、丰厚的现金储备及行业领先的产品力,持续加深经营护城河,引领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坚守安全底线,强化抗风险能力
对安全的重视和对风险的防范,一直深深刻在保利发展的基因。在行业压力不减的大环境下,保利发展通过销售攻坚、资金盘活与融资创新等多重方式,确保财务稳健,经营护城河持续加宽,保证公司穿越行业周期变化。
2025上半年,保利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168.57亿元;同时,预收房款到3303.01亿元,后续待结算收入储备充足;同时,综合毛利率约14.6%,略高于2024年全年水平;实现利润总额99亿元,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
健康的现金流是当前房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保利发展也始终将现金流安全放在核心位置上,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2025上半年实现销售回笼金额1448亿元,综合回笼率为100%,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当期的销售回笼率为65.3%,同比提升了9个百分点,维持经营性现金流的稳定。
不止于此,保利发展还想尽办法盘活资金,包括推动存量项目纳入收储、收回政府回购款和返还款、加快已投资项目转化落地等方式,解决占压资金122亿元;通过盘活预售监管资金、加快退税等,增加了可动用资金107亿元。
克而瑞研报指出,得益于一系列抢抓销售回笼、盘活存量项目和预售监管资金等措施,2025上半年,保利发展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0.17亿元,同比实现由负转正,并且完全覆盖了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因此期末持有现金相较于期初增加了3.3%至1385.6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保持在10%以上,另有593亿元已售待回笼资金,未来可动用资金充裕。
在加强经营性现金流的同时,保利发展在融资端持续创新优化,保持畅通的融资渠道,并不断探索拓展多元化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报告期内,保利发展结合行业政策导向,实现公开市场融资创新,例如成功发行国内首单现金类定向可转债,发行规模85亿元,6年期综合成本低至2.32%;推出了绿色建筑ABS,募资15.94亿元,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上半年发行公司债和中期票据57亿元、经营物业贷款净增29亿元等,已有融资渠道也保持通畅。
与此同时,保利发展更积极优化债务结构,主动压降有息负债5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其资产负债73.53%,扣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3.30%、净负债率为59.64%,较期初有不同程度下降,财务指标持续改善;同期,综合融资成本相较于期初下降了0.21个百分点至2.89%,持续处于行业极低水平,进一步减轻财务负担,强化了抗风险能力。
夯实开发主业,巩固龙头地位
开发主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驱动着财务状况保持安全稳健,成为其坚实的后盾和支撑。2025上半年,保利发展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451.71亿元,销售面积713.54万平方米,稳居行业第一。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保利发展对市场形势的精准预判,确立了全面抢抓销售、增量存量分类施策的策略。
基于此,保利发展在一季度把握市场窗口,优化产品、提升展示,取得了合约销售额约630亿元,创下开门红的好成绩;二季度,保利发展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抓好关键销售节点、用好房票安置等政策机会,稳住市场份额。
其中,针对存量项目竞争力逐渐转弱的现实挑战,保利发展抛弃了降价促销的惯性做法,而是“老盘新作、全面焕新”,推动存量项目调规调产品,改善交通学区社商配套,多角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对客户的吸引力。报告期内,保利发展在2021年及以前获取的存量项目签约销售约39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14亿元,占比达35%。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里,保利发展不断对投资精准度进行升级,自2022年以后实现了增量资源的持续改善,由此进一步提升了销售质量,取得了良好收益。今年上半年,增量项目签约金额达到了937亿元,在销售总额总占比达65%,较2024年全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优质的销售资源带来的是不断扩大的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内,保利发展在深耕的38个核心城市完成的销售金额在总额中占比达92%,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在7个城市的市占率超过15%,17个城市排名前三;在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9个核心城市的市场排名第一。
不过,放眼整个房地产市场,新房市场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TOP100房企上半年销售规模1.8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8%;规模超千亿房企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
整体规模收缩的同时,区域间分化也进一步加大,但核心城市市场展现相对较强的韧性。根据克而瑞及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重点3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金额约1.5万亿元,同比持平;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一二手房成交总规模约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新房成交1.1万亿元、二手房成交1.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瞄准这一趋势,保利发展继续聚焦深耕城市,将资源精准地投向重点板块及高端客户群,不盲目追高,把握结构性机会,适时开展有效投资。截至6月底,保利发展合计新增项目26个,位于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石家庄等核心城市。
据克而瑞统计,该公司合计新增计容建筑面积为228万平方米,拓展成本5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6%和304%;拿地销售金额比由去年同期的0.07提升到了0.35,拿地力度明显加大,充分补充优质土储,持续提升粮仓质量。
探索新增长极,新主业齐头并进
站在“十五五”谋篇开局的节点上,2025年初,保利发展提出了“重塑一个新的保利发展”的战略愿景,立足行业新旧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起“一个新的保利发展、三大主业支撑”的业务格局。
“三大主业”即是,坚持不动产投资开发业务为核心,持续巩固保利发展在房地产行业的龙头地位,同时把不动产经营业务和不动产综合服务业务提升到主业的高度。
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曾表示,今后的不动产行业,虽然投资开发量在萎缩,但存量市场仍非常广阔,经营和综合服务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保利发展力争将不动产投资开发做优、不动产经营加速做大、不动产综合服务做强。
历经2025年上半年的大力推进,保利发展在两项新主业上持续发力,取得了稳步的进展。
在不动产经营方面,保利发展的在营资产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中期,保利发展的酒店、购物中心、写字楼、租赁住房等资产在营面积573万平方米,较2024年末增加39万平方米,其中在营租赁住房2.6万间,较上年末增加18%,多数来自产成品改造转化。
整体来看,保利发展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资产经营收入25.4亿元,同比提升13%,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发行商用物业类REITs、新增租赁住房相关贷款,提高了持有资产的资金使用效率。
在不动产综合服务方面,保利发展旗下的物业上市公司保利物业继续坚定市场化发展路线,开展组织架构变革调整,组建住宅、商企、城服、资产和工程等独立运营架构,实施专业化、垂直化管控,加快全流程作业标准沉淀,为市场拓展和运营管理赋能,效果显著。
报告期内,保利物业新拓展第三方项目单年合同金额14.06亿元,同比增长17.2%,超千万元合同占比超五成;第三方在管面积增加至5.50亿平方米,占比达65.9%;第三方物管收入27.78亿元,同比增长19.9%,推动业务板块持续成长,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3.92亿元,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分别提升6.6%、5.3%。
保利发展并不满足于新业务的内生成长,而是属意向外寻求更快的发展。刘平曾表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领域可能迎来了比较好的布局时机,在不动产的经营与服务方面,未来保利发展将通过投资并购,对行业的一些存量资产、团队、品牌进行整合。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一个“新保利”已初现雏形。未来三到五年内,随着重塑战略的逐步落地,保利发展将以不动产开发商、经营者和服务商“三位一体”的全新形象实现多元化、均衡化发展,展现出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引领行业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