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下称“智博会”)在宁波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AI赋能,数智向新”为主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趋势,设AI领航、“AI+制造”、数智场景、数智生态、数智能源、“AI+磁光电产业链生态”六大主题展馆,汇集全国超400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参展,共同探讨数智化发展新路径。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柯吉欣在致辞中指出,浙江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下一步,浙江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核心变量,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跃迁、绘就智慧城市未来新图景、增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体验。
展会有“四个首次”,人形机器人最吸睛
云深处机器狗后空翻,柏奥尼克机器人打太极,领航者3.0机器人根据点单要求精准拣货并结算……超20场“机器人秀”展示了数十台最新款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让参展群众现场体验人机共生的创新乐趣。
在展会中心,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四个首次: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展区,50余台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均由宁波生产并同台亮相;首次设立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展区,展示17个细分行业、3476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果;首次设立“科技助残”特色板块,以场景化方式展示20余项智能科技产品助力残障群体;首次设立数智能源馆,集中呈现智能光伏、新型储能、智慧水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本届智博会上,具身智能成为最大亮点,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产品凸显了宁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全场景展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零售、迎宾导览、工业操作等多元场景的创新应用展现了高度灵活与智能协作的新突破。
“我们已在宁波设厂,目前收到的订单远超过产能,客户主要是科研院校买回去做研究,也有海外销售。”柏奥尼克机器人的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具身智能接下来会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率先应用,这个领域的一个优势就是操作流程相对比较规范,作业环境比较可控。当然它也有自己的一些挑战,就是工业对于成本和稳定性要求都很高。”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认为,未来从机器人本体到数据、到算法、到应用的闭环实践,可以探索一条从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务实可行的路径。
“宁波智慧”擦亮制造招牌,全球数智化转型贡献
具身智能产品与宁波制造业的发展高度契合。以具身智能为代表,宁波作为制造业重镇,正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联合共建,体现了宁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不仅是机器人本体吸睛,科技助残智能康养体验馆里还集中展示了一批由宁波本土研发制造的智能辅具产品,如软体手部康复机器人、智能护理床、全地形爬楼机器人等,展现了宁波在智能辅具研发、制造与应用生态的领先探索。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向文杰介绍了AI+AR人机交互产品的探索与实践。在他看来,未来,结合AI大模型的AR眼镜,将成为和手机一样重要的人机交互终端,为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在宁波,灵伴科技有当地的供应商如浙江舜宇光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也有市场,比如在B端通过与应用软件开发商合作,已经与化工企业在应急场景开启合作,同时发力文旅行业希望覆盖国内博物馆。
第一财经记者还见到了来自孟加拉集团国际业务执行总经理Md . Asad Uz Zaman Raj,他说每年都会来中国几次。“为什么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是亚洲的技术中心。”他这次和同事到了中国三个省市,分别是天津、山东和宁波。“宁波是一个制造业比较发达、密集的地方,我们此次来是想采购成衣制造还有可以做自行车零部件的机器。”他表示,目前公司20%左右的供应链源自在中国,这个比例还在上升。
回溯往届智博会,从最初的智慧城市概念展示,到如今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宁波正逐步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浙江省要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高地,宁波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利用自身优势,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等领域发挥特色。宁波应聚焦于将特色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说。他提到数据资源的重要性,认为需要整合港口运营数据、制造业数据、海关数据以及物流数据等,只有构建起全面而庞大的数据集,才能训练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模型。
未来,宁波将继续以需求和场景为牵引,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提质扩面等领域的丰富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与此同时,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宁波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点在行业垂类大模型、智能终端等领域攻坚突破,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奋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地和创新应用高地,为全球数智化转型贡献“宁波智慧”。
当安全与合规逐渐成为全球市场的“入场券”,在技术创新之外,中国机器人企业还需要构筑安全壁垒,才有机会赢得海外竞争的主动权。
现阶段,共识或许并非必须。
机构指出,由于人形机器人许多零部件与汽车行业技术同源,建议关注具备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化能力的公司。
机构指出,下半年市场将开启下一阶段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2024年下半年的阶段性高点。
在具身智能达模型领域,宇树科技还是保持谨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