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正在无情抛弃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同时在“能源复古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监管大幅松绑,还从财政税收上提供支持。
这种对待新旧能源的政策割裂,不仅将改变美国能源格局与走向,也会向全球经济溢出极大的负外部性。
半世纪基业毁于一旦
美国发展清洁能源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的石油危机让美国经济遭遇重创,短短三年不到GDP下降了5.7%,随后迎来近十年的高通胀和经济滞胀。巨大煎熬之下,美国开始重视能源独立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在1978年颁布的《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中,美国政府要求电力公司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购买电力,并给予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持政策。随后两年,美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太阳能和节约能源法》《风能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
由于化石燃料价格相对稳定以及政治力量的支持不足,直到本世纪初前数十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展缓慢。但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国际油价持续波动,美国再次将清洁能源提上了议程,其中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案》首次引入了生产税抵免和投资税抵免机制,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奠定了美国清洁能源激励政策的基础。两年后,美国政府又出台《国家能源独立和安全法》, 旨在降低化石能源消费量,同时引导与促使美国增加清洁能源产量。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对清洁能源友好程度达到极盛状态。《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明确对太阳能、风能等项目建设提供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刺激了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创新,再生能源也被视为帮助美国度过金融危机的重要“功臣”。《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综合性能源立法,其中通过提供消费税优惠,提高家庭新能源用能效率;通过税收优惠,废除不利于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规定;通过减税等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清洁电力计划》则主张减少发电厂的碳排放,并鼓励各州转向可再生能源。
拜登执政后,新能源在政策催化继续发展。拜登上任次年便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将风能和太阳能税收抵免延长十年,并提供了新的激励措施,如存储技术的独立投资税收抵免和清洁能源制造的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并启动“全民太阳能”计划,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全面快速转折发生在2025年。不同于首任总统任期内还保留了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政策,特朗普再度执掌白宫后,废止《通胀削减法案》,取而代之的是《大而美法案》。《大而美法案》不仅取消了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还规定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必须在2026年7月前开始建设,或在2027年底前投入商业运营才能享受原计划延续至2032年的30%税收抵免。 此外,特朗普政府对钢铁和铜征收高达50%的关税,从而直接推高本土风电与光伏项目成本。在个人平台上,特朗普明确表示,任期内不会再批准风电或光伏项目,美国可清洁能源由此进入至暗时刻。
新旧能源政策的极端割裂
在特朗普眼中,风能光伏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是推高美国电价的元凶。理由是,建造并依赖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州,其电力和能源成本都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用特朗普的话说,叫停风能与光能发电意味着“愚蠢的日子在美国已经结束”。
美国电价的确在上涨。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美平均电价较去年同期上涨5.5%,其中宾夕法尼亚州与新泽西州电价同期涨幅高达29%和20%;在美国最大电网运营商PJM举行的容量拍卖中,2025年度新发电价格同比上涨了22%。但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4年风光发电仅占全美发电总量的17%,像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其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之比在8%~10%,其中风能占比更低得可怜,因此,将电价上涨甩锅给风能与太阳能,显然有些主观。
而且,过去十年美国太阳能和风能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当前风电成本已降至每兆瓦时30美元,因此,即便是在新能源占比较大的爱荷华州、俄克拉何马州等地区,每度电价基本都在13~15美分,比全美16美分的平均电价低。EIA认为,美国电价上涨,一方面是电力基建老化导致供电不足,另一方面是美国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导致电力需求激增。
特朗普试图在风光发电与破坏自然环境之间建立关联也很牵强,而且特朗普算不上是一个环境爱好者,抛弃《巴黎气候协定》不说,他还在保护区域为伐木、水力压裂以及钻探和采矿大开绿灯外,将环境保护法打入冷宫。退一万步说,即便是高耸的风力电扇看上去有些碍眼,太阳能电板占用了一些农地,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比不上乱挖滥采的直接危害。
有了《大而美法案》为逆转新能源政策提供法律背书,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加速“去风光”。一方面,风能与太阳能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了内政部,部长办公室直接参与从项目申请到批准的全过程,并可在审核标准和时间表上保持沉默,由此暗示项目审批过程可能会大大延迟;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收紧了“开始建设”规则指南,此前项目开发者可以通过支付或发生项目总成本的5%来满足开始建设要求,现在不仅取消5%安全港规则,还要求项目必须通过“重大性质的物理工作”来证明开始建设,企业开工门槛显著抬升,压力大幅增加。
同时,特朗普政府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张开怀抱。一方面,《大而美法案》大幅砍削了能源公司进行勘探和开发煤气资源的监管障碍,包括降低钻井安全和环境标准、减少了甲烷排放限制等,另一方面为传统能源行业提供税收激励和财政补贴,包括钻探成本摊销、地质勘探补贴以及化石燃料研发资金等。特朗普政府还宣布了一项租赁计划,准备未来15年内举行30多次海上油气租赁销售,可开采面积从1170万英亩增加到1850万英亩。
自身遭反噬同时溢出巨大负外部性
按照EIA的最新报告,美国正迎来电力容量建设的里程碑年份,预计2025年将新增64吉瓦发电容量,创下历史新高,创造纪录的主要力量并非化石燃料,而是清洁能源,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将分别贡献33.3吉瓦和7.8吉瓦的新增容量,占比超过64%。这是因为,新增风光能源容量有很大一部分在政策变化前已经启动,而且地方各州、大型科技企业依然在执行既定新能源政策。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去风光”政策势必打断这些项目的建设节奏。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5亿美元,降幅达36%,其中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投资承诺下降了18%。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发出警告,《大而美法案》可能导致未来10年约300吉瓦的风电、光伏项目消失。随着AI数据中心在全美加速布局,加之电力基础设施老化以及投资改造资金的不足,风能与太阳能电量扩容的受抑,势必让美国电力短缺形势愈演愈烈。
据美国环保署的报告,全美90%的燃煤电厂已超设计寿命,天然气管道系统存在2300处高危隐患;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美电网现代化改造至少需要2.5万亿美元投资,缺口高达60%;美国能源部《国家电网可靠性评估报告》则显示,若现有发电设施退役计划不变,到2030年全美停电风险将激增100倍,年均停电时长可能突破800小时,而计划新增的209吉瓦发电容量中,仅有10%来自煤电、核电等稳定基荷电源,根本无法填补传统电源退役造成的缺口。
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美国所有传统能源业者总人数不到太阳能业者的一半。但是,伴随着清洁能源政策收紧,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已有超过16.5万个工作岗位流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认为,强行逆转能源转型可能产生连锁反应,2030年前将导致60万个清洁能源岗位流失,电价上涨压力可能波及4000万家庭。
在让本土经济蒙受阴影的同时,特朗普能源政策更给全球气候治理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一方面,风能与光能本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核心对冲力量,特朗普政府直接打压,等于为碳排放和为全球气温升高助力,同时也打击了企业投资清洁能源的信心,阻碍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而削弱了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力;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本需要借助外部支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但美国政策转变可能导致全球清洁技术投资减少和成本下降速度放缓,围绕减排降碳的国际社会合力因此离散。
新旧能源政策极端割裂的背后,隐藏着特朗普政府清晰的地缘政治战略诉求。中国是光伏与太阳能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大国,而且在光伏产业的上中游,美国对中国保持着非常强的进口依赖,特朗普政府削弱美国市场对风光能源的需求,也有抑制中国风光产业竞争优势的意图。
对于传统能源,特朗普宠爱有加,目的是在全球确立“美国能源主导”地位。对此,特朗普也毫不避讳地将能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和外交谈判筹码。在与日本和欧盟达成的关税协议中,美方下调了进口关税税率,但获得了日欧增加进口美国能源的回报,其中欧盟承诺到2028年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日本对美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中相当部分资金投向了美国本土液化天然气领域。特朗普政府还向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印度等国发出警告,威胁将对它们征收高额关税。在地缘政治神经紧绷、主要国家裂痕加深的国际环境下,全球经济以及国际贸易恐怕难有风平浪静之时。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如何优化各层级辅助服务市场的品类配置与交易机制?
1号机组核岛筏基从10日11时许开始浇筑,6条混凝土传送设备将历时60小时不间断作业,预计浇筑混凝土达6817立方米。
据新华社消息,雅下水电工程当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正式开工。
截至发稿,基康技术、五新隧装、苏博特、中国电建、西藏天路、保利联合、高争民爆等20股涨停。
业内人士预计,储能、配电网、充电桩等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和韧性的项目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能源投资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