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涉企行政检查数普遍降30%以上

第一财经 2025-09-12 15:18:39 听新闻

作者:安然然    责编:缪琦

“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十四五”期间,法治护航经济发展的效能显著提升。通过专项治理涉企执法,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法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而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12日,国新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法是实行法治的重要前提。“十四五”期间,我国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绍,五年来立法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能源法、增值税法、关税法、印花税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粮食安全保障法、期货和衍生品法,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审计法、统计法、会计法、种子法、畜牧法、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反洗钱法等。

人民法院则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提供司法保障。“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面对案件总量大、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定分止争困难的大背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努力以高质量审判服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法治经济建设。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全面振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完善精准服务的司法政策措施。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

人民法院还发挥破产审判的出清和挽救功能,以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其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保护创新、规制滥权,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涉外和海事审判,高标准建设国际商事法庭,加强外商投资司法保护,依法维护“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

法治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此前9月8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部长贺荣指出,司法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和行政执法监督,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贺荣特别提及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根据国务院有关方案,我们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纠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她介绍,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以行政检查为例,各地通过数字赋能提高检查质效,根据企业信用等情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把该减的减下去、该管的管到位。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与此同时,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行政检查的次数下降了,但发现问题率提高了,这表明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质效大幅提升。

二是专项行动坚持严格依法,坚守法治原则,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今年以来,查纠执法突出问题相关案件4.7万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规范行政执法,规范的是乱执法、滥执法,不是不执法,也不是执法越宽越好。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要坚持最严的标准和要求,依法检查,执法到位,坚决防止监管漏洞和安全隐患。今年1-8月,有关部门依法查办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纠治执法不作为案件4400多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

“十四五”期间,在执法层面,公安部也在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部副部长杨维林介绍,公安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推动制定修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等法律23件、行政法规19件;围绕打击跨境赌博、“机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同最高检、最高法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执法指导意见。

同时,执法监督管理也更加严密。“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查纠刑事执法突出问题4.9万个,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杨维林提出。

据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介绍,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起草新一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研究下一步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