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的成立,全球范围内对灵长类脑图谱研究的系统性合作正式启动。
在9月20日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之2025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在上海成立并举行了联盟成员单位的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发布《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
联盟成立和白皮书发布标志着科学界正式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全球范围内对灵长类脑图谱研究的系统性合作正式启动。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对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未来十年的核心任务进行了系统布局。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全球性、开放协作的科研网络,协调技术开发和脑图谱研究的国际力量;统一技术标准与数据规范,促进图谱绘制技术、关键设施、分析技术的全球共享。
白皮书期望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图谱研究领域最终实现三大里程碑:
一是绘制首个全面的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灵长类全脑介观联接图谱,揭示支撑认知功能的神经网络架构原理;
二是通过整合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等数据,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多组学的灵长类脑细胞图谱,揭示全生命周期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多样性的系统表征;
三是绘制突触的精细三维结构图谱,识别与认知等脑功能相关的突触特征标记,揭示与衰老及脑疾病相关的突触超微结构。
蒲慕明介绍,尽管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对灵长类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绘制灵长类大脑的介观结构对于理解人脑功能和脑部疾病的机制至关重要。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ICPBM)的使命是建立一个用于灵长类脑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其主要目标是揭示灵长类脑功能的细胞和神经环路基础以及脑部疾病的致病机制。这将通过识别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大脑中的所有细胞类型(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以及表征它们在全脑范围内的时空分布和连接性来实现。
“为促进ICPBM项目和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核心研究设施和数据中心。该联盟作为一个致力于以细胞分辨率绘制灵长类大脑图谱的国际研究联盟,具有独特性。”蒲慕明说。
联盟作为“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的执行组织,现已汇聚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名成员;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哈佛医学院、德国马普学会、日本RIKE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60余家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
联盟还吸纳了多个国际同步辐射光源中心,包括日本的SPring-8、泰国的SLRI、约旦的SESAME等。
AI是宇宙演化的必然下一步,人类应以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来迎接它。
发展“人工智能+”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和一拥而上。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百万亿元,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企业创新能力活跃,产业生态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浙江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建设“平台+产业”综合服务站,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