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2025年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AI驱动金融创新新范式”论坛活动顺利举行。该论坛由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主办,是科创项目Global Tech Network(GTN)的年度系列活动。第一财经携手璞跃中国,推进“AI+千行百业”系列沙龙在金融行业的深度探讨,并参与到“InnoFuture 2025 璞跃中国未来挑战赛·外围赛”的评审工作中。现场吸引了500多位科创爱好者齐聚,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金融生态、为行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AI+金融”新生态与新机遇
“AI时代的金融创新,最大的机遇在于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活动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创始院长和金融科技研究院创始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创始联席所长,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创始院长贲圣林从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入,系统梳理了全球三大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并指出,当前推动金融创新的核心能力,即能够构建“即插即用”、高度开放体系的能力。
随后,璞跃中国金融科创总监双希分享了璞跃中国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合作案例与趋势洞察白皮书,更重磅发布了金融机构的六大创新场景需求。这些需求精准聚焦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化金融服务、数字化流程革新、数字货币体系等前沿方向,为现场的创新者们提供了清晰的落地机会与合作入口。
技术跨越“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越过越多的技术成果进入到量产阶段,展现出蓬勃活力,但技术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成本、场景等众多难题。
“在‘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即便已完成前期市场进入与技术对接,仍普遍面临融入当地生态的‘最后一公里’挑战。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指出,这一过程本质是缩短“信任距离”与“文化距离”。在伦敦这类多元市场,企业需主动调整节奏、建设包容环境,逐步从“外来竞争对手”转变为“生态共建者”,实现合作共赢。
跨越“最后一公里”还需商业层面的系统支撑。上海科创银行副行长敖宇翔强调,金融创新须从初始阶段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避免陷入纯技术追逐或短期红利,而应携手股权市场、持牌机构等生态伙伴,从金融本质出发,服务科技企业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东亚银行创新中心裴雷同样认为,深入调研与理解是创新落地的基础,任何技术或模式创新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如果没有人真正使用,所有的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终究难以实现其价值。”
与此同时,企业也需构筑持续竞争壁垒。TGO鲲鹏会全球董事会会长陈冲表示,在增长市场中,需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且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巩固壁垒。常垒资本合伙人彭羿人则从技术演进角度提出,Agent技术正重塑金融服务与监管形态,人机交互逐渐转向Agent间自动化沟通,因此亟需监管、政府、投资与创业各方协同共建健康生态。
此外,活动下半场迎来“InnoFuture 2025 璞跃中国未来挑战赛·外围赛”,评委团队来自孚腾资本、常垒资本、紫马资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TGO鲲鹏会、第一财经等,第一财经金融市场研究中心总监张婧熠作为评委出席活动。现场路演参赛企业涵盖ESG碳中和、散热材料与热管理、智能传感芯片、多类Agent应用及AI理疗等热门领域,最终,7家企业成功晋级,将在9月26日的决赛中,与璞跃中国2025年度加速营及创赛优胜项目同台竞技,共同角逐“璞跃中国年度之星”、“行业标杆奖”及“创新潜力奖”三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