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三季报近日出炉,其强劲的增长动能、卓越的新业务价值与大幅跃升的投资业绩,共同构成了这份报告的亮点,引发行业瞩目。
同时,AI护城河的构建也是三季报的亮点内容之一。AI时代,金融业正迎来突破式变革。一方面,AI大幅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AI也加深了客户的服务体验。
从提出“省心、省时、省钱”的“三省”理念,到全面拥抱AI技术,中国平安不仅重塑了自身的服务模式,也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业态的边际。这种演进本质上是一场 “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驱动下的系统性变革。
“三省”为“道”,AI作“术”
在过去,保险业一直存在着低频的痛点,想要与客户保持频繁互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近年来,随着保险产品普遍步入红海时代,“比责任、拼价格”的竞争模式已难以为继,头部险企率先切换赛道,将服务嵌入保障链条,而这一转型恰好击中行业痛点,不仅使保险变得高频,同时也构建了新的竞争壁垒。
服务的最高境界,不是单方面的成本付出,而价值共创:既为客户带来极致的体验,也为保险公司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在当期利润表里创造现金流,更在资产负债表中积累“关系资产”,最终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指数级溢价。
作为保险业的“服务前锋”,中国平安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将服务放在与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产品创新之路同样伴随着服务升级之旅。
2021年,平安首次提出“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理念,2024年将“三省”升级为全集团的“头号工程”,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深度融合。
如今,随着平安集团的全面数字化转型,AI正在成为践行“三省”服务理念最具力量的科技内核。
在2025年中报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透露,目前平安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是要“AI in All”,即用AI把整个金融和医疗养老的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改造一遍,进而达到“五智”的效果,即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经营、智能运营、智能管理,重构服务销售范式。
“五智”的落地,最直接的效果是企业端降本增效、客户端提升体验。比如,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平安构建数字核保新模式,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94%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闪赔占比58%;平安 AI 坐席服务量超12.92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快速响应、解决消费者咨询、投诉问题,有效降低人工坐席成本;平安积极推动AI编码工具应用,AI代码渗透率达10%,有效赋能研发人员效率提升。
事实上,并非只有平安在服务领域加码AI。AI时代,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朝着该方向努力,于是,这就进入了一个“个性化”与“同质化”的悖论:当所有机构都采用AI时,可能导致服务决策趋同。
而平安的优势在于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生态闭环产生的独特数据和场景,平安以垂域数据库为数据基础,拥有的数据库包括金融库、医疗库、公司经营库等,其海量数据处于世界领先梯队,亦是AI创造价值的核心基础。
目前,平安拥有的海量数据处于世界领先梯队,是AI创造价值的核心基础。平安的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2.50亿个人客户;平安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持续深化金融和医养领域垂域大模型的建设,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
“道术结合”拓展服务边界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有专家认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人类文明开启了从“纯碳基”走向“硅碳混合”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不再只是外部工具,而是每个人、每家机构不可或缺的“体外器官”。打破 “个性化” 与 “规模化” 矛盾,通过 AI 实现大规模专属服务;规模化个性化AI 实现批量交付专属服务,平衡成本与差异。
这一幕如今正在中国平安上演,“三省”服务理念已与AI全面融合,深深的嵌入到平安的各个业务线中。
在理赔场景下,平安寿险的“111极速赔”服务,客户“一句话报案”,AI自动识别和录入信息,案件智能审核,最快一分钟内赔款到账,让客户感觉省心又省时,这过程中减少了人工介入,对企业来说,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车辆出险是财产险公司的高频场景,但事实上,大量的“险情”都是小擦小碰,在过去,即便开车撞到马路牙子,也要等查勘员到现场,还要等个把小时待查勘员拍照、定损之后送到修理厂,可能半天就过去了,客户体验极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雇佣大量的查勘员,每人至少配辆车,最终都计入了成本。
“如今随着AI技术的介入,客户只需要打个电话,在企业微信按机器人的要求拍一些照片,录一段环绕车辆360度的视频提交上来,AI就通过智能图像的技术,检测到客户的车到底碰了哪里,涉不涉及到人伤,应该赔多少钱,并自动把钱打过去,类似的中小案件都能用AI处理。”这是AI加持下的车险理赔的一个典型场景。
在医疗养老场景下,平安好医生的“AI医生”可用于在线医疗的预诊分诊、问诊环节,提升就诊效率。名医数字分身通过大模型赋能复杂疾病管理,让更多疑难杂症,也将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精准诊疗。当地处偏远县城的一位用户,偶然发现乳腺超声报告异常时,她点开平安好医生APP联系她的“名医数字分身”,一位乳腺科专家的数字人分身将为她答疑解惑,最快3小时更可获得名医本人的音视频直连和线下进一步就诊安排。
在在小微企业服务场景中,平安融易通过AI视频贷款方案“行云”,客户可零文字输入、与AI客服“面对面”沟通完成融资申请,大幅降低等待时间。AI模型还能精准评估小微企业风险,提供更合适的融资方案,让融资变得更省心、省时,也可能更省钱。
可以看到,平安并非简单地将AI作为炫技的工具,而是让其紧密服务于“三省”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业务流程的重构、客户体验的优化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最终重新定义了服务的边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且精准高效、富有温度。
从被动响应到先知先决
AI不仅是为了服务好客户,为客户省心、省时、省钱,更为重要还要将客户服务领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被动的、响应式的服务,升级为主动的、预测性的、乃至自动化的服务。它不再是“客户有问题,我来解决”,而是“在客户发现问题之前,我就已经预见并处理了它”,甚至“在客户表达出需求之前,我就已经准备好了方案”。
比如平安产险通过风险减量智能服务平台“鹰眼系统”,以其背后的AI、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等多项创新技术预警台风走向,防灾减灾。
据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就在全国范围内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条,线下提供现场服务超10万次,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同时部署了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过5000家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AI时代,“人防+技防”模式为防灾减灾注入新动能。10月13日,在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为推进灾害韧性建设,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平安产险正式推出“平安台风风险地图”、“平安台风巨灾模型”,创建行业首个平安应急物资仓,覆盖“灾前-灾中-灾后”全流程服务。
这种“先知先决先行”的本质,不仅让服务变得无形、无感、却又无处不在,为客户带来“省心、省时、省钱”的体验,也将客户服务从成本转变为一个价值创造中心,进而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双赢。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