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社论:更重视临床反馈,集采新规开启改革新航标

第一财经 2025-09-22 21:06:38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任绍敏

集采新规有效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许多急难愁盼。

改革正越来越务实。

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充分遵循了“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且在方案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基于问题导向两次征求行业协会、企业和相关部门意见,充分体现了医保局应对经济社会诉求的敏感适应能力,有效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许多急难愁盼。

这次的集采新规亮点颇多,大致可归纳为:一是医院临床的需求得到有效尊重和适度满足,提高了临床需求与供应的匹配度;二是对投标企业的质控标准提出了更为具体量化的要求,如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2年内未发生违反GMP的情况;三是引入“首告从宽”机制,对企业围标行为采取宽严相济的新思路,针对围标的纠错机制日渐完善;四是优化价差控制“锚点”选择,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且要求报价低于“锚点价”的企业,主动回应社会对低价中选的顾虑;五是新增“未入围复活”的机会,引导更多企业以适宜价格中选。

针对过往人们高度关注的领域,新规给出了明确回应,让集采制度变得更具柔韧性,更靠近人们寻医问药的实际诉求。这些充分体现了集采新规的开放包容性,为制度迎应经济社会变迁的演进提供了与时俱进的趋势互动机制。

这意味着医院临床的需求和诉求,有了真正有效的制度化的感知—响应渠道,集采与临床需求的耦合,适度放松医生用药自由度和处方自主权,将使临床不再是简单看着菜单用药的被动性,临床对医药使用具有一定能动性,这无疑将提高供需的匹配效率,真正给能治病、善治病的药物更多可施展空间,减轻患者对医药效能的非专业性猜忌,从而不仅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还将提高医保的含金量和对投保人的吸引力等。

同时,集采新规不再简单追求最低价,传导出的是医保体系不再过度关注成本总量控制,而是转向更强调质量和效果,更强调实用性、有用性,更加将投保人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不简单追求最低价,让医保部门站在反内卷的前沿,为当前的反内卷行动注入鲜活的能量。过去集采强化控费功效,在有效改善看病贵方面功不可没,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在医药行业触发了内卷式恶性竞争。为此,医保不再选用最低价,建立弱淘汰机制,将“入围均价的50%”作为价差控制的锚点等,有助于改善整个医药行业的境况,有助于促进医药企业向上竞争,走出逆淘汰陷阱。显然,医保反内卷,进一步丰富了各行各业反内卷行动的理性和正当性,真正为反内卷提供了一种正向的叙事框架和逻辑。

当然,人们期待集采新规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开放决策机制的空间开得更宽广一些,进一步强化集采制度的包容性、趋势互动性和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感适应能力。若患者的满意度和需求偏好等权重能在集采制度的动态修正中拥有一席之地,那么集采制度将从一个单纯的构造性制度丰盈为富有现实逻辑的灵动制度。

这是医保回归设立初心的必然之举,也是医保保持预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保障,因为投保人和患者的满意是医保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让投保人坚信物有所值,让患者感受到需求偏好获得了满足,让人们不再为病无所依担忧,让医保服务更能抚慰人心,必须有投保人与患者的深度参与和效果评价。唯有如此,医保体系的生态链条才是完整的,医保体系才能全息感知到医疗市场的全景,充分采集到全方位、多维度的信息和偏好,进而将这些信息和偏好匹配成医保服务供给,用高质量的医保服务重塑和重构医保的市场竞争优势。这应该是人们从集采新规中看到医保改革的新航向,也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新路标。

所求必应,高山仰止。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集采新规,是国家医保局在其职能范围内对人们部分诉求的诚恳回应,也给予人们更多希望和期许。接下来,提供投保人和患者参与集采等整个医保制度建设足够的空间和决策权重,将患者和投保人的满意作为医保体系的立命之基,打开的是医保体系向上向善成长的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