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同济大学方面获悉,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敬教授因病逝世,年仅57岁。张敬曾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获得者。
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张敬因胆管癌去世,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
公开信息显示,因胆管癌去世的名人不在少数,且年龄都不大。早在2008年,香港知名节目主持人“肥姐”沈殿霞,因胆管癌继发肝转移,手术切除肿瘤后肝转移癌复发,确诊不到半年,最终因肝功能衰竭去世,年仅61岁。
2015年,日本任天堂公司总裁、被称为“超级玛丽之父”的岩田聪因胆管癌去世,年仅55岁。
2024年,《权力的游戏》中饰演凯冯·兰尼斯特的演员伊恩·盖尔德去世,享年74岁。他于2023年12月诊断出胆管癌,仅不到一年便离世。
胆道恶性肿瘤(btc,也称“胆管癌”)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且侵袭性强的疾病,它虽然只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但在我国等亚洲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且近年来还在上升。它的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手术是治愈早期胆管癌的唯一手段。
但由于胆管深藏在腹腔深处,被肝脏、胃、十二指肠等器官包围,肿瘤早期症状隐蔽,仅有约10%的患者初诊时具有手术机会切除肿瘤,并且目前没有明确的胆管癌早期筛查的方法,这也是胆管癌早期治疗的难点和痛点。
胆管癌已知的高危因素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肝内胆管结石、先天性胆管囊肿、肝硬化等,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确高危因素,这使得从普通人群中早期发现变得极为困难。
针对胆管癌的早期症状,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张启逸曾表示,黄疸、皮肤瘙痒、右上腹胀痛不适、尿液深黄、食欲不振,是患上胆管癌的几大症状,一旦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提高警惕,进行早期识别。
此外,胆管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肿瘤,疾病进展迅速,从“可切除”到“不可切除”的窗口期极短。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不断攻关,在胆管癌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上个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外科与肝脏移植科樊嘉院士团队在《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三联四药golp”(gemox化疗+乐卫玛+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转化方案,填补了胆管癌治疗领域的国际空白,为无法手术的胆管癌患者带来新生。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敬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我国五大主要癌症的Ⅰ期确诊率不到二成。
中国生物药企近年来已经成为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医药投资会议的焦点。客观上,中国创新药经历了约20年的积淀,也到了足以能够吸引大药企关注的时间点。
谁在套现?
无论是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还是从“1到100”的延续性研究,解码生命科学离不开对创新化、科学化研究范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