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金秋时节的十月六日,正值中秋节和十四五规划收官阶段;笔者随同济大学教授代表团前往上海金山区山阳镇实地调研。山阳镇距同济大学一个半小时车程,离我上回调研已经八年过去。八年前的山阳,还相对是一派古朴野区田园风光。而在二零一九年长三角国家战略出台后,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鼎立支持下,金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上海湾区发展规划崭新蓝图。其中,具有滨海优势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山阳镇,就理所当然地同步成为上海湾区的核心承载区域。同济大学教授们和笔者此行,就为了解其科创发展潜力而来。
此番抵达山阳考察上海湾区的同济大学教授团队实力强劲、经验丰富,既有科创理论探索、更有技术开发案例。主要成员有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强教授,他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和科创成功要素都了如指掌、十五五规划是其最近的研究热点。他的多位同事,术业各有专攻。如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教授,注重研究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大学转型发展。又如许维胜,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曾任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十年多以来,他统筹推进了同济大学数据中心、科学计算中心、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校园辅助决策驾驶舱以及十大应用工程的建设和服务;因此他今年校庆之际的五月二十日获得了同济大学最高奖励——追求卓越服务奖。而早在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同济大学就发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涵盖了工程制造、绿色环保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就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康琦教授领衔研发的“面向工业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的边缘计算平台”;而注重自主型研发的康琦教授近年又有进一步突破,即其再领衔研发的多项节能技术在评选胜出后、不断在污水处理等应用场景中实现技术迭代,平均节能效率超过30%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济大学注重和科研成果转化发达区域合作,这方面典型的突出代表就是同济和全国十六个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而赵泽毓女士就是同济大学深圳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并同时兼任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秘书长。这批同济大学经济学家,对上海湾区的科创潜力情有独钟!
在地处山阳镇的上海湾区科创城,我们一行聆听了山阳镇镇长赵斐的专题介绍、对这一上海科创新沃土的业绩有了充分了解。整个金山全域经济和科创发展的活力正昂扬,今年上半年的成就吸引了全上海和长三角的瞩目;企业间的合作与对湾区的投资触角更广。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金山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333.43亿元,增长2.3%;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224.77亿元,增长9.1%。以我和同济经济学家们的观点:金山聚焦上海“南北转型”战略要求,紧扣“聚焦转型发展增动能、聚力攀高克难防风险”工作主线,扎实推进了全域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细分具体产业:四个产业集群产值681.44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分别增长15.0%、6.1%、4.5%和0.3%。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金山区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33.56亿元,可比增长4.4%,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1%。这些业绩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在当下的凝聚力!
而同时段的山阳经济增长,更是获得了丰满的收获;这也让镇长赵斐充满信心。即今年上半年,山阳镇紧盯全年发展目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6月实现税收收入23.96亿元,完成镇人代会指标的58.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72.1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46亿元。有具体评价是:“科创启航,经济活力有效激发,科创效能持续攀升,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创新生态蓄势赋能;综合施策,城市品质焕新升级,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宜居城市底色擦亮;全面发力,城乡发展提档升级,乡村振兴稳步迈进,旅游赋能商贸联通,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按照赵斐镇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下半年山阳镇将紧扣科创赋能、数字赋能、文旅赋能这一命题,锚定“三个山阳”建设行动路径,突出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而“三个山阳”的具体表述则是:一是聚焦“科创山阳”建设,进一步汇聚经济发展动能。持续激活科创生态效能,积极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多元要素激发经济活力;二是聚焦“创治山阳”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城乡生活条件,全面提高精细治理水平,持续优化民生服务供给;三是聚焦“法治山阳”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巩固提升依法治理效能,大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符合实际的目标安排,当然能实现!
我和陈强教授共同关注的是科创山阳主题,这方面的规划工作领先一步。综合评估“十四五”期间,山阳镇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日益成熟,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区域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在展览展示中心,我们就已经知晓:大手笔规划的面积7.4平方公里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引人瞩目的中科生态数字港、东湖国际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近50家优质企业抢先入驻,可以说“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不断为创新创业赋能。就在今年7月,《“科创山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17项具体举措,系统勾勒出这座生态智慧科创新城的发展蓝图——到“十五五”末,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超过200家。更重要的是:山阳已成长三角区域公认的上海湾区品牌策源地!
陈强教授认为:产业集群的加速成型,成为山阳镇科创发展的核心支撑。我自己同时观察到:十四五期间的山阳镇,已经逐步构建起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新材料、时尚轻工与精致食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四大产业协同发展的“1+4”现代产业体系;并得到了国家级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和合作推进。与此同时,汇龙湖国际社区等生活配套项目在今年也得到圆满推进!尤其是高质量学校的设置,使得高级人才聚集于上海湾区创业和发展有了充分的条件!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