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小登股”为代表的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通信等热门板块领涨,而“老登股”白酒、地产、煤炭等板块表现平平。其背后反映的是这轮行情的极致分化——科技成为目前市场最受青睐的方向。
在此轮结构性牛市行情下,百亿私募业绩也出现显著分化。私募“大佬”林园旗下多只产品收益未能跑赢沪深300指数,部分产品甚至录得亏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林园投资旗下有业绩显示的19只产品,近一年收益为正的仅有9只,10只产品为负收益。其中收益表现最好的“林园218号”产品近一年收益为31.14%,未能跑赢沪深300同期的42.14%,近半年收益为9.97%,大幅跑输沪深300的16.23%。
跑输沪深300
截至9月29日,沪深300年内累计涨幅为17.4%,林园旗下19只产品均未跑过同期沪深300,其中6只产品年内亏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林园投资205号”单位净值为1.0581元,今年以来收益仅4.64%;“林园投资218号”单位净值1.1144元,年内收益8.3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达15.6%,两大产品分别跑输指数10.96个百分点和7.22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产品今年以来陷入亏损境地。“林园投资173号”、“林园投资21号”、“林园投资36号”等6只产品年内亏损,其中173号和21号产品年内跌幅近4%。
以2020年10月成立的“林园投资173号”为例,该产品仅在成立后的3个月内暴涨,随后就一路下跌,截至9月26日,该产品跌幅达24%,而同期沪深300跌幅仅为5.35%。
今年以来的牛市行情也并未带来业绩的好转,“林园投资173号”今年以来不涨反跌,截至9月26日的跌幅为3.77%,而沪深300同期涨15.63%。该产品持有人集体“躲过”牛市,吃肉没赶上,挨打却一次不落。
从持仓结构看,林园长期重仓的消费与医药板块表现疲软是拖累业绩的主因。其年内多次调研的金龙鱼,尽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07%,截至9月29日,股价不涨反跌2.2%,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他坚守的“嘴巴经济”赛道,在通信ETF(年内涨幅102.7%)、有色金属ETF(63%)等科技与周期板块的强势行情下,明显缺乏弹性。
尽管林园旗下基金试水科技股,近12个月内买入一批科创板股票,但林园近日参加活动时表示,此次在科技股上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
谈及买入科创板股票的缘由,他表示近期持有科创板股票实为被动操作。核心原因是上交所科创板新股申购存在市值要求,旗下一个基金为满足该申购条件,被动完成了相关配置。他还坦言投资科创板让他备受煎熬:“搞了以后,对我来说也是很痛苦,我买了以后才后悔,把我折腾得多少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我买了是不卖的。”
百亿私募阵营洗牌,主观私募“掉队”
林园投资的业绩困境并非个例,从策略维度看,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业绩碾压主观多头。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25年1至7月,16家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13.59%,其中,15家实现盈利,仅9家收益超10%。36家百亿量化私募不仅全部实现盈利,平均收益更高达18.92%。其中近九成(32家)收益超过10%。
年初至今已有超10家私募跌出百亿阵营,主观多头私募成为重灾区,包括保银投资、半夏投资、合远基金等知名机构。
“公奔私”明星基金经理管华雨创立的合远基金成为亏损典型。其管理规模从百亿高点坠落,旗下产品累计亏损高达25%,4只产品提前清算,6只规模不足千万。同样没“吃上肉”的还有半夏投资的李蓓,其管理的一只产品近一年收益同样未能跑赢沪深300,且两年回撤近20%,触发大规模赎回,黯然离场百亿梯队。
今年百亿私募的业绩分化,本质是策略与市场风格的适配度差异。林园投资的困境源于其投资策略与结构性行情的错配。类似地,合远基金、半夏投资等机构的“失利”,多因坚守传统价值投资框架,未能及时捕捉科技与周期板块机会。
李蓓在今年6月9日发布的《我错过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一文中,提及对科技、细分消费、医药没有深度研究。
反观业绩领先的量化私募,通过高频策略捕捉AI算力、创新药等细分赛道机会,充分享受板块轮动红利。
对于后续市场,林园仍维持长期乐观判断,坚决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尽管目前无法确定A股是否已正式进入牛市阶段,但当前市场正处于向牛市演变的过程中。从风险维度来看,市场风险整体可控,风险水平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