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回炉读技校的现象越来越多。多省出台政策,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大学生技师班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刚刚过去的2025年秋季开学季,全国多地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大学生。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广东省深化技师学院学制技师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广东技师学院学制技师培养新路径、新模式,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其中明确,面向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起点的设置1年制的学制技师。这意味着,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也可以到技师学院就读学制技师。
9月16日,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举行2025年高校起点预备技师班开学典礼,这是学院面向高校毕业生在全省率先开设的预备技师培养项目,标志着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创新突破。
今年7月,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技能促富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行动方案》明确,强化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支撑作用,支持技工院校在原有招生基础上,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随后,全省多所技工院校先后发布招生简章。
今年6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部门印发的《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提到, 实施技工就业促进计划,探索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推行“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大学生通过技能提升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山东,有技工院校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其中,2009年,青岛市技师学院在全国率先创办“大学生技师班”,通过“理论+技能”的方式培养“π型人才”。根据报道,据统计,开办15年来,大学生技师班累计招生近400人,其中本科学历约占到三分之一,这里不乏“985”、“211”以及国外院校毕业生。
去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到,探索面向高校毕业生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推行“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近年来,多地的技工院校也就开设大学生技师班进行了探索。
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背后,是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职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也是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越加凸显。对于很多本科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本身而言,理论水平较高,技能操作却是短板,与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形成了结构性矛盾。尤其是随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产业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更加需要大量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娴熟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此前,青岛市技师学院曾面向青岛市133家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49.62%的企业表示,拥有“高学历+高技能”型员工的数量占比不足30%,79.7%的企业对大学生进行技能提升表示认可。
华南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孙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很强的技术技能,同时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人才的职业发展潜力也会更大。
根据媒体2024年初报道,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大部分为非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但也不乏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985高校毕业生。多名“回炉”毕业生表示,技能学习可以给他们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
有媒体评论称,本科生“回炉”职校,从来不是“学历降级”,而是“能力升级”的主动选择;这不仅是教育回归“以人为本”初心的鲜活体现,更是个人主动拥抱终身成长、社会优化人才供给结构的积极写照。
在毕业生个人选择之外,越来越多大学生回炉读技校,也说明高校需要加快改变,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尤其是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更应加快创新转型,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高技能。
面对“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本科应运而生。2019年,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近年来,职业本科学校队伍日益壮大。今年,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数量再创新高,合计达到36所。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数量已经达到了87所。既有学历又能学到技能,职业本科学校也受到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一些职业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高分考生选择填报职业本科院校。
同时,部分普通高校也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 共有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