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经济“晴雨表”,最新的税收大数据折射今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活跃。
10月17日,第一财经从税务总局了解到,随着我国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集成电路制造、机器人制造、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21.7%和69.8%,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根据官媒披露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今年机器人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我个人感觉整个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关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平均每家企业至少有将近50%-100%的增长,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少见的一件事情,这意味着需求端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8月份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论坛上表示。
而随着近些年低空经济火爆,无人机产业也快速发展。
比如,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拥有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机制造及链上企业2000多家,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有全球70%的消费类无人机市场、40%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今年前8个月深圳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58%。
上述数据折射出今年以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和9%。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科技资源要素配置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加深。
税务总局披露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作为科技要素整合和价值转化重要阵地的科研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3%,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科技含量较高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
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尤其是税费优惠政策。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现行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3336亿元,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6.1%,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张斌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金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等多项数据保持较快增长,充分说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特别是科技资源要素加快流动,显示出各类先进生产要素正在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转化,将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